今年5月1日,香港上映了一部老年同性题材的剧情片。
该片不仅入围了24年的金马奖,也获得7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电影奖。
在豆瓣上拿下8.1的分数,登上2024年豆瓣评分最高爱情片榜。
刚开始看预告片就很想看,最近终于有时间拉片。
看完就迫不及待想跟大家分享了。
隐忍、温情、美好、冷漠、团结、薄凉。
这些矛盾但又十分扎眼的词汇,组成了这部老年同志片。
它就是杨曜恺导演的:
《从今以后》
它是一个悲剧故事。
但我们绝不能仅仅只是把它当做悲剧,因为影片更想观众懂得,人在还没有遭遇变故时,就需要防范于未然。
需要努力看管和珍视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东西,不论是情感,还是房子。
故事开始,是一场温馨的中秋家宴。
相依相伴30多年的老年拉拉情侣Pat和Angie在今年的中秋节,像往常一样,邀请Pat的大哥大嫂一家人来家中做客。
他们关系真的很好。
和谐地吃饭聊天,愉快地做着饭后游戏,等聚会散场,Pat还会细心地叮嘱侄子的女朋友,欢迎她下次再来,并随手给侄子钱,让他去修理出事故的车。
连那部用于经营生计的车,都是Pat和Angie 支援的。
可是,善良好客的Pat竟在那个圆满的中秋夜溘然长逝,只留下Angie独自悲伤。
在爱人离开后,Angie和Pat的家人第一次有了巨大的分歧。
他们对先是Pat骨灰的去处有了争端。
Angie希望按照爱人的遗愿海葬,而大哥一家却听信道士的一番话,说Pat海葬的话会影响后人气运。
在现实的利益面前,Angie的坚持变得无礼且无意义。
前面的中秋家宴有多圆满,后来的争辩就有多薄凉。
最终,Pat还是装进了骨灰坛,在某一个壁龛里安置。
接下来就是遗产的问题了。
他们都想要Angie和Pat的那处房产,可是一开始谁也不说出口,只是默默地算计着。
侄女想要Angie把房卖掉,分成四份。
侄子想用房子留住女友。
大哥想要把房子给儿子结婚生小孩用,大嫂是唯一一个正常人,但是却只信迷信。
难怪开篇中秋节的聚会,有一点怪异的苗头。
现在想来,那时大家只是面和心不和罢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九九。
当Angie说出那句“不过大家都知道,我们会在那个房子住到老”,但无人回应时,观众就意识到了,事情并不简单。
大家都知道的事,是什么事?
没有白纸黑字地写下来,没有经过法律认证,都是口头白话。
即使在一起30年的伴侣相濡以沫,但不受法律保护的关系,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那些所谓的“家人”还是选择了将Angie赶走。
或许不是“一家人”的情分太薄弱,而是自始至终,伴侣的家人就没有把Angie当做是一家人。
这部电影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讲述老年拉拉情侣中的一方去世后,那一方的家人来争夺遗产的故事,而是告诉我们,中老年同志在失去伴侣或赖以生存的房子以后,所面临的困境。
除了经济压力,还有情感困惑。
在一方去世后,相伴三十多年的足以称为家人的人,到底是抵不过血缘上的家人。
连法律也站在亲缘的那一侧,那还有什么公平可言。
同性情侣如果没有在海外那些承认同性婚姻的地区或国家取得结婚证书,也不可能像异性伴侣一样以事实婚姻为依据,去争取自己的权益。
那么她们要走的路,就真的很长。
在争夺房子的过程中,大家没有声嘶力竭地争吵,只是冷漠地筹谋,平和的画面更显每个人的自私。
当然,电影中也侧写了许多现代香港人的生存不易,寸土寸金,房价高得离谱但工作却又不那么好做,一家人挤在逼仄的鸽子笼,压抑得连性生活都没有了。
所以当巨大的利益摆在眼前,人人都想要分一杯羹,都想通过肖想不属于他们的房子来改变现状。
这是很无奈的事,这也是人性经不过考验。
帮扶大哥一家许久的Pat大概不会相信,当她走后,她的家人并不会像接纳她一样接纳Angie。
这就是幻想抵不过现实。
好了,言归正传。这是一部十分推荐的电影,不管是从情感的角度,或是普法的角度,相信你总会有收获。
看完一起来讨论吧,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句台词,或者那个情节。
旧片新知,常看常新。
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