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校园霸凌案频发,每次事件后总有评论说"没想到那孩子会这样"。但《混沌少年时/青春期》告诉我们,悲剧从不无缘无故。
当一个孩子被长期霸凌,当他哭喊无人回应,当他的痛苦被嘲笑成软弱,绝望会一点点吞噬他的理智,直到某个临界点——崩溃或反击。
故事刚开始一个血渍满身的十三岁少年被警方押走,围观者目光中尽是惊骇。校园本该是知识殿堂与成长天地,剧中却展现了截然不同的一面。
看那些在走廊间穿行的学生们,谁能料到他们手机里正上演着何等残忍的游戏?一则恶评、一张合成照片、一次集体孤立,都能瞬间击垮一个孩子千辛万苦建立的自尊心。
片中有个场景特别揪心:主角在网上看见一群女生讨论"男生都是垃圾",镜头给了他一个特写,眼神从困惑变为伤痛再转为愤怒。
这种怨恨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一次次被贴标签、被嘲笑的过程中形成的自我防御机制。
《混沌少年时》中的父母他们关注成绩、饮食、睡眠,却看不见孩子内心的风暴;当孩子试图表达时,他们的回应往往是"这有什么大不了"或"等你长大就懂了"。
父母以为了解孩子,却对孩子的真实世界一无所知。剧中的父母形象恰如其分地诠释了这点。
而令人赞赏的是,编剧没有简单地将任何一方妖魔化,而是尝试探索每个人行为背后的原因。通过剧情含蓄地探讨了男孩成长过程中面临的社会期望与内心挣扎之间的矛盾。
剧中有一段心理咨询拍得极为出色。没有过分煽情的背景音乐,没有华丽辞藻,就是两个人,一问一答间流露出心灵的暗流。特别是主角那些长时间的沉默和细微的表情变化,比任何台词都更具震撼力。
心理医生的表演也十分克制,她不是什么无所不能的救世主,只是一个竭力理解、有时也会判断失误的普通人。
总的来说,《混沌少年时/青春期》的表现手法算不上创新,但胜在真实可信。冷色调的画面设计,碎片化的叙事构架,压抑的配乐,都服务于中心主题——呈现青少年内心的混乱与挣扎。
值得一提的是,剧中并未刻意回避暴力画面,但处理得相当克制,更多是通过受害者的反应和旁观者的神情来传递暴力的冲击,而非直接展示暴力过程本身。
以上就是今天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