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痛苦可以被删除,你还会是你吗?
你愿意让自己的一部分,永远活在工作里吗?
如果生活的痛苦可以被剥离,如果公司承诺让你"无痛工作",你会心动吗?
Apple TV+的《人生切割术》(Severance)第二季,再次将这个问题抛向观众。
第一季,我们见证了卢蒙公司如何用一枚芯片,将人的意识一分为二,让工作人格(Innie)和生活人格(Outie)互不相知。
在第二季,这个设定被推向更深的黑暗。
当"痛苦"被剥离,我们还是完整的自己吗?
人生切割术/生活割离术(港) 第二季
卢蒙公司承诺,它的技术能让人们摆脱痛苦,实现真正的"工作-生活平衡"。
可在第二季,我们才真正理解,这个技术的核心不仅仅是"切割记忆",而是对人格的塑造和控制。
第一季的核心疑问:"我在公司里,到底在做什么"?
第二季的核心疑问:"公司,到底在做什么"?
宏观数据精检部(MDR),表面上只是在整理毫无意义的数字。
但真相逐渐浮出水面,这些数字其实代表人的"脾气",即情绪构成:Woe(悲哀)、Frolic(嬉笑)、Dread(恐惧)和Malice(恶意)。
卢蒙的真正目标,是掌控人的情绪。
一旦他们能精准控制一个人性格中的"情绪比例",他们就能"制造"性格不同的人格。
这不再只是"分割记忆",而是编辑人类的意识。
马克(Mark)的妻子Gemma,本被认为死于车祸。
但她其实从未死去,而是被卢蒙公司囚禁,成为测试对象。
她的意识被不断"重塑",每一次"宏观数据精检"完成,她就会诞生一个新的自己。
当马克发现,自己在公司里的工作,其实是在为妻子创造一个又一个不同性格的"版本"时,这个故事的恐怖意味彻底升华。
你是谁,取决于你的记忆和性格。
当公司能随意调整你的情绪,你还是你吗?
更可怕的是,这项技术已经不仅限于公司内部。
第二季揭示了芯片的两个隐藏功能:紧急加班、格拉斯哥屏障。
这意味着,卢蒙可以随意控制一个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切换人格。
你可以在下班的路上,突然"被公司召回",继续工作。
你可以在办公室里,突然被"切换"回真实的自己,看见自己已经困在这里多年。
这已经不是"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而是彻底的人格操控。
卢蒙的终极目标,是"带走痛苦"。
他们通过实验证明,人的痛苦是可以被隔离、屏蔽、甚至彻底删除的。
他们相信,如果能清除人的所有痛苦,人类将迎来真正的"幸福"。
但问题是:"没有痛苦的人,还是完整的人吗"?
第二季的最后,马克和海莉在卢蒙的走廊里奔跑。
他们终于在现实世界短暂相遇,可他们的时间所剩无几。
他们必须在被系统强制重置之前,逃出去。
他们必须在自己被公司彻底夺走之前,成为真正的自己。
可与此同时,Gemma站在实验室门口,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丈夫,与一个陌生女人牵手奔跑。
在她的记忆里,马克并没有做切割手术。
可现在,她看到自己深爱的人,牵着另一个人逃离,而自己被困在实验层,什么都无法做。
这一刻,对她来说,是背叛,还是解放?
如果说第一季是用极端的设定,探讨职场对人的剥夺。
那么第二季已经彻底跳出职场,变成了关于人类意识和自由的哲学讨论。
卢蒙的世界,似乎离现实很远。
可回头看看我们的生活:
当公司不断延长工作时间,你还能确定自己有完整的"生活人格"吗?
当社交平台精准推送信息,你还能确信自己的情绪是"自由的"吗?
当AI开始理解你的行为模式,你还能保证自己的个性是"不可预测的"吗?
马克和海莉还能逃出去,可我们呢?
在这个越来越精准计算人类情绪、越来越渴望"剥离痛苦"的时代,我们还在卢蒙之外吗?
"没有痛苦的世界,值得渴望吗"?
如果有一天,你能选择删除自己的痛苦,你会按下那个按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