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告诉你,在日本的某个偏远山村,村民们信奉着食人习俗,你信吗?
“噬亡村”第二季开篇便是一场肾上腺素狂飙的突袭战!
瞬间将你拉入这个疯狂的世界。
事儿,还得从一个失踪的警察说起。
这哥们儿叫狩野,是“供花村”的前任驻村警官。
他在这村子里待了一段时间,然后,就“人间蒸发”了。
失踪前,他给同事发了一条短信,只有四个字:“他们吃人”....
《噬亡村》最让人不寒而栗的,
不是血浆四溅的画面(虽然剧中的动作场面和血腥特效也足够刺激),
而是对人性的深刻挖掘。
为了生存,为了守护家族的秘密,人们可以变得多么疯狂?
这部剧给出了一个令人绝望的答案。
这剧不是靠着几个血浆包、几个劣质特效来吓唬人的。
它真正可怕的地方,在于那种“真实感”。
那种让你觉得,这事儿没准就发生在某个你不知道的角落里的“真实感”。
“菊与刀”中菊花的柔美,象征着日本人对和谐、优雅的追求;
刀则代表着他们骨子里的决绝、残酷。
这两种看似矛盾的特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日本文化独特的“双重性”。
“噬亡村”把这种“双重性”展现得格外刺眼。
表面上的“供花村”,就像一朵精心培育的菊花,
宁静、安详,仿佛一个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
可谁又能想到,在这朵菊花的根部,
竟然埋藏着一把沾满鲜血的屠刀?
这“刀”,不仅砍向那些无辜的受害者,
更砍向了“供花村”背后,
那个被传统、被欲望、被权力所扭曲的社会。
在这部剧里,“真相”远比你想的要复杂得多……
01
供花村,一个被时间遗忘的地方
低垂的雾霭如同鬼魅的挽歌,终年笼罩在这片与世隔绝的山谷。
新来的警官阿川大悟,携妻女踏足此地,
本以为是远离喧嚣的避风港,
却不料,这竟是一场无尽噩梦的开端。
前任警官的失踪,如同一颗石子,投入了看似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
一句“他们吃人”的低语,在阿川耳边回荡,
如同死神的呢喃,挥之不去。
后藤银,这个村中地位尊崇的老妇人,她的死,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献祭。
残缺的尸骸,诡异的伤口,
究竟是野兽的杰作,还是……某种更黑暗、更邪恶力量的宣示?
而“那个人”的传说,则像一团迷雾,笼罩在整个村庄的上空。
村民们讳莫如深,眼神闪烁,仿佛隐藏着一个惊天秘密。
那是一个怎样的存在?是人?是鬼?还是……某种更可怕的东西?
阿川像一个误入蛛网的猎物,越是挣扎,越是深陷其中。
他发现,这村子里,每个人都戴着面具,每个人都心怀鬼胎。
就连他自己,也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过去……
后藤家,这个掌控着村庄命脉的家族,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那紧闭的大门背后,是财富?是权力?还是……堆积如山的白骨?
第一季的落幕,不是终结,而是更深渊的开始。
阿川撕开了供花村的一角,却引出了更大的黑暗。
他如同一位孤独的骑士,挥舞着生锈的剑,向着未知的命运,发起冲锋。
而第二季,将揭开更深层的秘密。
年轻的后藤银,神社的继承人,半张脸的男人……新的角色,
如同一块块拼图,逐渐拼凑出供花村“食人”传统的全貌。
但,这真的是全部吗?或许,在“食人”的背后,
还隐藏着更令人不寒而栗的真相……
02
大家的评论也很精辟
live:
“等了两年多,《噬亡村2》终于上线了,一口气看完,真的是超乎预期的精彩。这部剧对这种原始疯狂的氛围营造绝对是这些年所未见的,很难形容那种感觉,好像蛇在你的后颈缓慢爬行,让人头皮发麻,那种惊悚感渗透在村子的每一个角落。第一季还是慢火烹油,第二季上来就把油门踩死,前两集直接飙出大结局的节奏……”
这位朋友说出了我的心声!
《噬亡村》的氛围营造简直绝了,那种压抑、诡异、随时可能爆发的恐惧感,真的让人欲罢不能。
第二季的节奏也明显加快,上来就放大招,让人直呼过瘾。
宋晴:
“拍得很生猛,就是迪加这周更太折磨人了,影帝简直老公中的老公,演得比原漫男主更有魅力”
柳乐优弥的演技确实没得说,
把阿川这个亦正亦邪的角色演得入木三分。
而且,颜值也在线,难怪能圈粉无数。
Vivian:
“前两集看完能给四星,上一季的结尾实在是有点莫名其妙,自己补了漫画总算是把故事捋顺了。前两集总体是从失去平衡到崩坏的递进,因为已经知道结局,所以觉得后藤家的存在本身就是个悲剧。后藤家先辈造孽的悲剧,后藤银扭曲得拧结新的后藤家也是个悲剧。”
这位朋友看得很透彻,《噬亡村》不仅仅是恐怖,
更是一个关于家族命运的悲剧。
后藤家的罪孽,
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最终将整个家族推向了毁灭的边缘。
冬天,过去:
“第二集村民和警察的枪战、村民对警察的大屠杀令人目瞪口呆,炸裂得不像日剧。第一季云里雾里的剧情终于到高潮了。”
这位朋友点出了第二季的亮点——枪战!
日剧拍枪战,确实不多见。
而且,《噬亡村》的枪战,不是那种花里胡哨的动作戏,
而是充满着血腥和暴力的真实感。
当然,也有不和谐的声音:
张咏轩Wayne®:
“角色多了起来,无聊也开启,打戏就跟过家家一样,枪战就和儿戏一般,剧情推动全靠打嘴炮…”
额…这位朋友可能对日剧的风格不太适应。
《噬亡村》的打戏确实不算精彩,
但它更注重的是心理描写和氛围营造。
而且,剧情的推进,也并非完全靠“打嘴炮”,
而是通过人物之间的互动和事件的发生来逐步揭示真相。
总而言之,《噬亡村2》是一部优缺点都非常明显的剧。
它有令人惊艳的氛围营造、深刻的人性挖掘和刺激的血腥场面,
但也存在着节奏较慢、打戏不够精彩等问题。
我的观点是,如果你喜欢重口味,那么《噬亡村》绝对值得一看。
03
1.权力与控制的象征:
《噬亡村》中后藤家族对“供花村”的统治,
深刻体现了日本文化中“上下关系”(jōgekankei)的根深蒂固。
《菊与刀》指出,日本社会等级森严,强调“各安其分”(bunomamoru)。
后藤家作为“上位者”(meuenohito),不仅掌控经济资源,更通过“传统”的名义,对“下位者”(shitanohito)进行精神控制。
这种“支配”,与日本历史上的“幕藩体制”遥相呼应。
将军、大名、武士、农民、商人……每个阶层都有明确的“义务”(gimu)和“权限”。
“供花村”可视为一个微缩的“封建社会”,后藤家如同“大名”,
村民则如“臣民”,而“食人”的牺牲品,则沦为“非人”(hinin)的存在。
这不仅仅是“权力斗争”,更是对日本社会“垂直结构”的深刻隐喻。
2.集体无意识的罪恶:
“供花村”的“食人”传统,得以延续的根本原因,在于村民的“集体沉默”。
《菊与刀》中提到的“耻感文化”(hajinobunka),是理解这一现象的关键。
日本人极度重视“体面”(mentsu),害怕“丢脸”(hajiokaku),因此倾向于“从众”(minnatoissho),避免“出头”(medatsukoto)。
这种“从众心理”,导致了“村八分”(murahachibu)的现象,即对“异类”的集体排斥。
在“供花村”,任何试图挑战“食人”传统的人,都将被视为“异端”,遭到整个村子的“孤立”。
这种“集体无意识”的“共谋”,比个体的“恶”更具破坏力。
“沉默”并非“无辜”,而是对“罪恶”的“默许”和“纵容”。
3.文明与野蛮的边界:
《噬亡村》的故事,将“文明”与“野蛮”的冲突,置于现代日本的背景下。
《菊与刀》认为,日本文化具有“两极性”(ryōkyokusei),既有“菊”的“优雅”,也有“刀”的“残酷”。
“供花村”的存在,正是这种“两极性”的极端体现。
在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供花村”如同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保留着原始、野蛮的“习俗”。
04
说到《噬亡村》,就不得不提这剧背后的“操盘手”——导演片山慎三。
这哥们儿,可不是什么“新人”。
早年间,他跟着奉俊昊(就是拍《寄生虫》那位)混过,参与过《母亲》的制作。
耳濡目染之下,片山慎三也学到了奉导的“精髓”——擅长在悬疑、惊悚的外壳下,包裹对社会、人性的深刻洞察。
他的代表作《海角上的兄妹》,就把镜头对准了社会边缘的“残疾人”群体,大胆、露骨,又充满人文关怀。
再说说主演柳乐优弥。
这位“戛纳影帝”,可不是“浪得虚名”。
14岁那年,他就凭借是枝裕和的《无人知晓》,
拿下了戛纳最佳男主角,
成为史上最年轻的戛纳影帝。
柳乐优弥的演技,属于“老天爷赏饭吃”的那种。
他擅长用“眼神”演戏,一个眼神,就能传递出复杂的情绪。
在《噬亡村》里,他把一个“疯批警察”的“挣扎”、“痛苦”、“绝望”,演绎得淋漓尽致。
除了上面说的这2位,还有笠松将、吉冈里帆。
总之,《噬亡村》这剧,从导演到演员,都是“实力派”。
这阵容,这制作,绝对值得一看!
看第四集,我只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