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刚开场,我就被一种令人窒息的真实击中。
没有电影配乐,没有光影美学,镜头手持跟拍。
一个黑人青年骑着外卖车在巴黎的街头飞奔。
他叫苏莱曼,一个没有身份的非法移民,一个为了活命被迫撒谎的普通人。
你可能觉得这个故事遥远。
但你看完,会发现:他活在你我之间,只是我们从未看见。
苏莱曼的故事/来的人生故事(台)/借来的身世
苏莱曼来自非洲几内亚。
他不是难民,也不是反抗者。
他来法国跑外卖,只是为了给患有精神病的母亲挣点救命钱。
可当他踏上这片陌生的土地后,迎接他的不是新生活,而是层层设限与压榨。
他没有合法身份,连外卖平台都进不去。
为了生存,他只能花钱"租用"同乡埃曼纽尔的账号,所得的收入一半都要交出去。
更惨的是,账户背后的钱经常被拖欠或直接赖账。
而苏莱曼,连"讨薪"这件事,都要小心翼翼。
转折出现在一个重要的日子临近。
两天后,他将迎来决定命运的庇护申请面试。
如果通过,他就能留下,获得合法身份。
可想获得庇护,仅仅"生活困难"是不够的。
他必须给自己设计一个故事,一个足够打动面试官的"理由"。
移民中介知道门道:要讲"政治迫害""理想反抗""英雄受难"。
于是,他们给苏莱曼量身定做了一个剧本:一个勇敢反抗政府的青年,为理想逃离故土,至死不渝。
听上去像电影,但苏莱曼只能接受。
他听着陌生的台词,像背课文一样死记硬背。
白天送外卖,夜里小声重复:"我是异见者……我被囚禁……我坚持信仰……"
可这段虚构的戏码,终究还是与他的生活格格不入。
就在面试前一天,一连串打击接踵而至。
为了背诵那段"英雄叙事",苏莱曼送外卖时分心,结果在街头出了车祸。
膝盖血流不止,饭盒洒了一地。
可他没停,强撑着一瘸一拐把餐送到客户手中。
客户冷漠拒收,连带丢下一句恶言。
可能她转身点个差评,平台就会封掉他唯一的"账号通道"。
但这还不是最严重的。
当晚,他惊恐地发现:租用的外卖账号被封了,余额被清空,打电话也无人接听。
账号没了,意味着彻底失业。
而他急需这笔工资,去买面试所需的资料和伪证。
在巴黎,没有身份的人,连"讲个谎"都得付出代价。
最后一丝希望,是亲自上门堵住埃曼纽尔。
可对方毫不讲情面,两人爆发争执,苏莱曼被推倒在楼梯口,滚落下来,头破血流。
这时,一直冷眼旁观的移民中介终于动了恻隐之心。
他把那些资料免费交给苏莱曼,并提醒他:"无论如何,背熟那个故事"。
苏莱曼擦干血迹,拖着伤痛,迎来了那个决定命运的日子。
面试室里,他坐在桌前,背得滚瓜烂熟的"故事"缓缓流出:政府迫害、理想追求、越狱逃亡。
他语速不快,但眼神空洞,像个背课文的孩子。
面试官听完,只是平静地说:"这个版本,我们每个月听十遍"。
那一刻,谎言崩塌。
面试官没有生气,却出人意料地问他:"不如你讲讲你自己的经历"。
沉默良久,苏莱曼开口了。
他说:"我出生在几内亚,母亲患有精神病,村里人说她是巫婆。父亲早已抛弃我们"。
"我来法国,只是想多挣点钱,让我妈妈吃饱饭、住得好一些"。
他说得结结巴巴,但那是他第一次,说出自己的真话。
这个"真实的故事"没有英雄,没有革命,只有一个儿子在远方的城市拼命挣钱,只为了给家人一点希望。
电影最后没有告诉我们他是否通过了庇护申请。
只留下一幕:他走出面试大楼,仰头看着阳光洒满整条街。
那一刻,他没有赢得胜利,但却终于不再躲藏。
这不是一部讲解"如何改变命运"的电影,而是一面镜子。
让我们看清:在繁华都市的背后,有无数像苏莱曼一样的人,在默默求生。
《苏莱曼的故事/来的人生故事(台)/借来的身世(港)》没有煽情的对白,没有宏大的叙事,它甚至没有完整的配乐。
但每一帧,都是真实的重量。
有人在巴黎骑车,有人深夜独自默念谎言,有人咬牙讨薪,有人忍着伤口继续奔跑。
他们都叫苏莱曼。
他们曾是沉默的影子。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