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先生不知不覺,已離開了半個世紀,但其文化遺產仍不斷滋養著後來的創作者。
2019年開啟的動作型別美劇《戰士》系列,便是基於李小龍生前所構思的劇本製作而成。
該劇今年剛剛推出第三季,繼續憑藉高水準製作和火爆的打戲吸引著粉絲們,目前評分穩定在9.2。
在李小龍的筆下,《戰士》講述了一個擅長功夫的中國人阿衫為尋找妹妹移居美國,身不由己捲入舊金山幫派鬥爭的故事。
劇作靈感還得溯源到1971年,當時還未爆紅的李小龍打算製作一部名為《龍武士》的劇集。他想描繪一名穿越美國西部冒險的中國武術家的故事,由他擔任主演。
但這一構思先後被華納和派拉蒙公司駁回,他們無法想象一部由亞洲班底為主導的劇集會取得好的市場效應。
1972年,華納推出了連續劇《功夫》,該劇以在少林寺學武后輾轉前往美國尋找胞兄的孤兒為主角,大衛·卡拉丁(1936-2009)出演中美混血的男主角。
大衛·卡拉丁生前曾參演《殺死比爾》《霍元甲》
《功夫》和《龍武士》有千絲萬縷的聯絡,應該是借鑑了李小龍的創意。該劇因獨特的中國元素在上世紀70年代風靡一時,但華納否認該專案與李小龍有關。
1973年,李小龍去世,《龍武士》的8頁手稿也隨之塵封,直到二十多年後,李小龍的女兒李香凝在整理遺物時發現了它們。
短短几頁紙,講述了中國武者在19世紀末的移民冒險。看到故事的雛形後,李香凝決定完成父親的遺願。
她和cinemax臺合作,很快組建了《戰士》的班底:李香凝擔任文學顧問和製片人,執導過《速度與激情》系列的華裔電影人林詣彬擔任導演,編劇則是寫過《黑吃黑》的喬納森·崔普爾。
《戰士》幕後核心主創
合作之初,擅長動作片的林詣彬就表露了內心的喜悅,“我一直很欽佩李小龍,因為他為亞洲人在娛樂及其他領域開啟了大門。”
由於李小龍的劇本只停留在基本概念階段,經過喬納森·崔普爾的整合和改編,《戰士》的故事線變得更加豐盈飽滿。
1878年,阿衫來到舊金山後,很快被合威堂吸納,與少幫主小尊成為朋友,並認識了知名老鴇亞彩。他沒想到的是,自己心心念念尋找的妹妹麥玲成爲了敵對幫派龍志幫老大的女人。
在風雨飄搖的舊金山,阿衫不僅要面對愛爾蘭人的挑釁、政府和警隊的敵意,還要周旋在不同幫派間討生活。親情、愛情和友情在這片土地上,都不復原本的模樣。
《戰士》的前兩季花了很多筆墨描繪合威堂和龍志幫的爭鬥,以及當時華人在美國的低下地位,憑藉出彩的動作戲和具有討論度的族裔話題,豆瓣評分分別為8.2分、9.1分。
最新播出的第三季則在此基礎上擴大版圖,華人和當地政府的矛盾進一步升級,阿衫和小尊在磨合中成長,也展現了兩位女性麥玲和亞彩的熊熊野心,目前評分高達9.2分,系列口碑穩步上升。
《戰士》系列劇集有一個重要的歷史背景:美國排華法案頒發前後,早期華人移民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20世紀50年代,加州淘金熱潮吸引了大批華人勞工移民,他們還建設了第一條貫穿大陸的太平洋鐵路。
在黃金充足之時,白人對華人的排擠隱於利益之下,但好景不長,淘金潮褪後,華人被趕出了採礦業,前往舊金山等城市從事服務業。
居於唐人街的華人報團取暖、各立山頭,幫派文化發展壯大。起初,是爲了抵禦排華法案,後期則不可避免地產生了利益爭奪。
堂口之戰從1880年打到了1930年,其中以紐約的安良堂和協勝堂為核心。
《戰士》系列復刻了這一段不為人知的華人歷史往事,借血氣方剛的中國移民阿衫的遭遇,來呈現整個舊金山的堂口文化和在美華人處境。
劇中,白人和華人動輒發生火併,甚至還有普通市民涌入唐人街麝戰的橋段,這些都取材於真實發生過的歷史。
比起劇情設定,《戰士》更吸引人的自然還是其動作戲。
本劇的特技協調員佈雷特·陳不僅對李小龍的電影信手拈來,還深諳不同風格的武術。
阿衫在來美國之前學過詠春拳,所以“他一開始是正統拳法,後來融入了街頭武術”;針對劇情給唐人街的堂口成員設計了不同的武打模式,因為這些人大部分未專門習武,所以經常持斧頭或小刀等武器。
《戰士2》的末尾和《戰士3》的開篇,都拍出了規模龐大、效果驚豔的武打群戲。
不同幫派展開巷戰,時而貼身肉搏,時而刀戟相向,凌厲的動作剪輯,讓觀眾也沉浸在視覺快感中。
演繹本屬於李小龍的角色,是有很大壓力的。
飾演阿衫的混血演員安德魯·浩二在啟用之初,就被寄予了“接棒李小龍”的期待,他也是在機緣巧合之下才獲得了這一角色。
浩二是日英混血,學習過泰拳、跆拳道和少林功夫。作為東亞演員,他的演出機會其實並不多。2017年,本打算退圈的浩二突然接到了《戰士》的試鏡電話,從此繼續演藝之路。
籌備期裡,他一口氣減掉了25磅,每日練習劈叉和踢腿,將身體機能拉到極限,並細緻觀摩李小龍的影片。
“我知道沒有模仿或複製的餘地,”浩二誠懇地說,“李小龍是一個傳奇,沒有人能成為他。但我相信他希望我能使阿衫更有信服力。”
出演小尊的華裔演員杜俊緯(《速度與激情3:東京漂移》)也表現出了相當大的壓力。
他和其父皆是李小龍的影迷,他小時候看完李小龍的電影便自學截拳道。因此,雖然動作戲很難,但拍攝《戰士》對他而言意義非凡。
劇中還有一個角色令人印象深刻——龍志幫的二當家,大多數時候都很沉默,但一出手就不同凡響。
該角色由印尼演員喬·塔斯利姆出演,他曾是柔道國家隊運動員,擁有紮實的功底,憑藉《突襲》打出名聲,後來參演過《真人快打》、《速度與激情6》等好萊塢電影。
《戰士》系列的卡司還聚集了其他亞裔演員:出演亞彩的鄭啟蕙是華裔加拿大人,扮演麥玲的黛安妮·尹是加拿大籍中越混血,這兩個強大的女性角色也是劇集的一大看點。
《戰士》三季下來,收穫了動作片迷和海外華人群體的追捧。反觀五十年前華納對專案雛形的誤判,不得不感慨這是一場亞裔群體在好萊塢的漂亮“反擊戰”。
在好萊塢早期電影中,洗衣工、黃包車伕是亞裔的固有形象。
黃柳霜作為洗衣店家的女兒,艱苦闖蕩後成爲了第一位好萊塢華人女星,但她能選擇的角色也不多,且充斥著外國人對中國的刻板印象。
李小龍用拳腳在好萊塢打出了一片天,在他之後,香港功夫片的潮流經久不衰,並輸出了李連杰、成龍等多位享譽世界的功夫巨星。
如今,在單一的功夫型別之後,近年來大火的《摘金奇緣》《瞬息全宇宙》,以及小萬前段時間介紹的《怒嗆人生》《西遊ABC》,則象徵着亞裔題材在好萊塢的新篇章:更多的亞裔故事值得被書寫,更多元的亞裔演員應當被看見。
而兼顧了動作/功夫元素、又觸及華人歷史的《戰士》系列靠高水準與高口碑打出另一片天,有著承前啓後的獨特意義。
當時光之輪從1878年行至2023年,熒屏內外已是兩重天地了。希望,這類題材能繼續好好地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