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年輕的摩托車手們是一群孤獨的亡命之徒,對傳統社會嗤之以鼻,騎著他忠實的駿馬穿越荒蕪的邊疆。
換句話說,他們是一群現代牛仔。
當一幫摩托車的轟鳴聲像滾滾而來的雷雨,它讓人無法忽視,看到一群人組成這樣的團伙,有種令人陶醉的感覺。
友情、兄弟情和社羣是摩托車幫的基因,他們有共同興趣愛好的人聚集在一起,但現在摩托車手在很大程度上已經過時。
今天要說的電影也與摩托車相關,它就是《摩托騎士/摩托黑幫 / 摩托車手 / 不羈騎士(臺)》。
摩托騎士/摩托黑幫 / 摩托車手 / 不羈騎士(臺)
故事以凱西的視角展開,她在一次紀錄片式的採訪中講述了自己在美國中西部摩托車俱樂部的生活。
她向一位攝影記者(邁克-法伊斯特 飾)講述了她的故事,這位攝影記者花了很多時間為這夥人拍照,準備出版成書。
《摩托騎士》就是根據這本書改編的。
凱西的旅程始於在當地一家酒吧的一次偶遇,在那裏她遇到了摩托車幫的成員本尼。
凱西被本尼的叛逆精神和不可否認的魅力所吸引。
本尼對凱西的愛也同樣強烈。
他是年輕的成員之一,但該團伙的首領約翰尼(湯姆-哈迪 飾)卻將他視為未來。
本尼是影片的中心。
凱西希望本尼安頓下來,成為她的男人;
約翰尼希望本尼在接近不惑之年時能夠挺身而出,掌控幫派。
本尼則似乎什麼都不想做,只想騎著摩托到處瞎逛。
《摩托騎士》的故事支離破碎,跳躍在摩托車黨十年來的經歷中。
《摩托騎士》的開場非常瘋狂,讓觀眾不由自主地陷入摩托車黨的魔咒之中。
這是影片中唯一真正將這種生活方式浪漫化的地方。
當班尼第一次騎車帶凱西去兜風時,很難不讓人沉醉其中。
風吹著他們的頭髮,他們在城市的街道上滑行。
突然,他們身後空蕩蕩的路上出現了其他的 "破壞者"。
隨後,從一輛孤獨的腳踏車到一個團隊,這是一個強大的轉變。
建立這樣一個團體就是建立權力。
歷史告訴我們,權力不可避免地會腐化。
在約翰尼的領導下,他們的幫派從一群尋求自由和兄弟情誼的當地流浪者轉變為一個捲入暴力和犯罪的臭名昭著的幫派。
俱樂部的發展既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
因為新成員的加入,老一代和年輕一代之間的緊張關係加劇,後者繼續成為更加魯莽的新成員。
本尼發現自己處在十字路口,在對凱西的忠誠和對俱樂部的忠誠之間左右為難,更不用說他對騎摩托車的熱愛了。
儘管約翰尼的初衷是好的,他制定的規則也是爲了確保俱樂部的順利執行。
但《摩托騎士》卻向我們展示了這個團體是多麼容易蛻變成一個有毒的男性氣質橫行的空間。
暴力成為表達親密、自豪和權力的一種手段。
約翰尼並沒有立即跳入暴力,但只要你將暴力引入一個團體,它就無法被遏制,它會感染每件事物和每個人。
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文化也發生了變化。
從 20 世紀 50 年代,到 20 世紀 60 年代初的 70 年代,美國在經歷了暗殺和水門事件後失去了純真。
他們所創辦的俱樂部也同樣從一個略顯粗糙的社會團體變成了一個更加邪惡和犯罪的組織。
因為它被更年輕、更反社會的成員所淹沒。
國家和俱樂部的平行軌跡審視了兩個實體的衰落,以及這對俱樂部新老成員的影響。
因為他們都在尋找屬於自己的東西,給自己帶來意義和歸屬感。
這個概念在實質上很有趣,但在銀幕上的表現卻沒有那麼厚重。
相反,《摩托騎士》在第一幕之後就顯得迂迴曲折,它只是跟隨人物的生活展開,而不是對他們或他們周圍的世界進行更深層次的探討。
最終的結果是,這部影片潛力巨大,開頭也很有趣,但後來卻失去了動力。
無論演員們表現得多麼出色,都無法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