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聊聊——《夢境》
在陣容豪華的預期下,《夢境》的亮相無疑是令人期待的。湯唯,這位曾在戛納電影節上獲獎的演員,帶著其獨特的表演魅力,本應該是這部電影的強力推動器。然而,影片上映後的表現,卻出乎意料地成了業界的一個謎。
01
先來說說金泰勇,一位視創新為己任的導演,歷經五年沉澱,終於將他多年構思的《夢境》呈現給了觀眾。
在這部劇中,他嘗試用AI復活逝者的概念引起了不少話題。
湯唯在劇中扮演的角色,白李,選擇在生命的尾聲透過“夢境”系統留下自己的AI形象,是爲了用虛擬的存在安撫自己即將失去母親的女兒。
這個設定無疑是頗具吸引力的,但故事的發展卻顯得有些乏味。
影片中,白李與女兒和母親的視訊通話佔據了大半的篇幅,劇情在這些場景中緩緩展開,但隨之而來的是觀眾的逐漸失望。
後半段,白李的母親選擇關閉AI系統,帶著女兒離開,而白李的女兒不願意離開,這種情感的糾葛雖然常見,卻缺乏新意。白李的覺醒場景本應是高潮,卻因為前面拖沓的敘述而顯得力不從心。
更令人唏噓的是,金泰勇導演不惜動用重兵,邀請了裴秀智、樸寶劍、孔劉、鄭有美等重量級演員加盟,每一個都是能獨挑大樑的演技派,卻在這樣一個劇情平淡的故事中顯得有些大材小用。
觀眾對演員的期待與劇本所能提供的滿足之間,存在著巨大的落差。
《夢境》這部電影的觀感就像是走進了一家外表華麗的餐廳,卻只能品嚐到平平無奇的家常菜。
金泰勇的野心不應只侷限於創新的科技概念,更應在劇本深度和人物情感的刻畫上下功夫,才能真正做到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
未來如果能將AI技術運用於劇本創作,或許能在細節處理和情感渲染上取得更好的效果。
02
《夢境》在嘗試創新的多線敘事結構時,不幸地顯得有些零碎和不連貫。
影片中,我們見到了三條主線:白李的悲劇故事、空姐正仁與男友泰柱的愛情糾葛,以及“夢境”策劃人海利與下屬秀賢的職場關係。
這些線索本應交織成網,卻似乎各自為戰,令人難以看到一個統一的主題。
特別是在劇情的安排上,似乎導演金泰勇在劇終階段急於將故事線匯聚,造成了泰柱意外發現白李女兒的橋段,這種強行的情節轉折,讓人感到突兀。
而那位不慎因勞累過度而死的老奶奶,其悲劇僅僅爲了展示AI的冷漠,卻又草草收場,使得支線情節顯得更加牽強。
另外,孔劉在片中的角色,似乎更多的是一個語言練習的工具,而不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
他的角色被浪費在了幾場與AI交流的尷尬對話中,這不僅未能展示他的演技,反而減弱了影片的整體感染力。
最讓人扼腕的是正仁和泰柱的情感線。泰柱從植物人狀態奇蹟般甦醒,本是一個感人肺腑的劇情,卻因為正仁的突然改變而顯得牽強。
正仁的情感波動,從無法接受到重新尋回愛情,這樣的過山車情緒處理,未免太過戲劇化,缺乏深入探討虛擬與現實關係的深度。
《夢境》本可以深入探索科技如何影響人類情感和社會關係,挖掘虛擬與現實的界限。
然而,這樣的主題只是停留在表面,讓人感到影片的深度和導演的處理能力都有所欠缺。
在探討現代科技的同時,影片應該更注重人物的情感深度和故事的連貫性,這樣才能真正觸及觀眾的心絃,引發人們對於科技與人性的深刻思考。
03
在近年的電影市場上,韓國電影的成就令人矚目,不僅在商業領域贏得了票房的青睞,同時在藝術領域亦是屢獲殊榮。
然而,在廣袤的電影領域中,科幻型別卻是韓國電影的一塊短板。《月球》這樣的大製作嘗試雖勇敢,但豆瓣4.8的評分顯然未能得到觀眾的認同。
在這樣的背景下,金泰勇導演的新作《夢境》無疑是一個冒險的嘗試。他並不是純粹製作一部科幻片,而是在一個看似科幻的框架下探討更深層的人文關懷。
《夢境》用科幻作為外殼,探索的卻是人與人之間複雜而微妙的情感聯絡,試圖透過高科技的AI服務來療愈人心,處理對逝去親人的緬懷與接受。這種主題在理念上是高尚且感人的。
然而,問題也隨之而來。影片中的情節線索過於繁雜,導致整體敘述顯得支離破碎。
觀眾很難在短時間內理解影片的真正意圖,是要展示白佳與母親白莉的母女情深,還是要描繪正仁和泰柱之間的戀愛故事,又或者是海利和秀賢之間隱約的情感糾葛。
情感線的切換過於頻繁,令人無法在任何一條線索上投入太多情感,這種表達的模糊和剪輯的跳躍使得觀眾難以找到情感的共鳴點。
更令人遺憾的是,金泰勇在處理這些複雜故事線時顯得力不從心。
他曾在《晚秋》中展現出對文藝片的駕馭能力,但當他嘗試將科幻元素融入文藝敘事時,既往的風格與新元素之間的衝突就顯得尤為明顯。
海利和秀賢在餐館的對話,盡顯尷尬,臺詞生硬,令人難以投入。
《夢境》在各個型別的嘗試中都顯得力不從心,無論是科幻的外殼,還是情感的表達,都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每個場景和情感的發展都顯得過於匆忙,結果導致的是一部在視覺與情感上都顯得中規中矩的作品。影片的自知之明不足,未能清楚地認識到自身的限制,這也是其未能成功的重要原因。
總結來說,《夢境》是一部有野心但執行不足的電影。它試圖在科幻的包裝下探討深刻的人文主題,但最終未能在任何一個方面達到滿意的效果,既非徹底的科幻大作,也未能成為觸動人心的情感劇作。這樣的嘗試雖然值得讚賞,但顯然還需金泰勇導演更深入的思考和錘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