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由恐怖片大師費德·阿爾瓦雷茲執導的新作,不僅繼承了《異形》系列的經典元素,更是在恐怖氣氛的營造上達到了新的高度。
甚至有網友評價其:“是異形系列中,最令人噁心的一部。”
目前,在爛番茄網站上,該片的新鮮度高達81%,爆米花87%。
(《異形:奪命艦》爛番茄評分截圖)
眾多影評人紛紛表示,影片中呈現的恐怖氣氛令人毛骨悚然,整部影片的視效,堪稱本年度最震撼的視覺盛宴。
對於廣大《異形》系列的鐵桿粉絲而言,這部影片無疑是一場久違的饕餮盛宴。
話不多說,今兒個咱們瘋狂聊聊《異形:奪命艦》。
《異形:奪命艦/異形:羅穆盧斯(港) / 異形:羅穆路斯(臺) / 異形9》
Alien: Romulus
以下只有小範圍劇透,不影響觀感
01、前情回顧
說《異形:奪命艦》之前,小奈還是要給大家科普一下整個《異形》系列,方便大家更好理解本片。
《異形》系列是一套科幻恐怖電影的經典之作,最初由雷德利·斯科特導演的《異形》於1979年首次上映。該系列圍繞著一種高度進化的外星生物——異形(Xenomorph)和人類之間的衝突展開。
(《異形:契約》劇照)
《異形》:故事開始於商業拖船“諾斯特羅莫號”,船員在歸途中接到一個未知訊號,根據公司規定,他們前去調查。在一顆未知行星上,船員凱恩被一種外星生物侵襲,這種生物隨後進入船內,並開始攻擊船員。
(《異形1》劇照截圖)
當年《異形》的成本是1100萬美金,因為緊張的情節、恐怖的氛圍以及外星生物的獨特設計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全球狂攬票房1億美金。
1986年,由詹姆斯·卡梅隆執導《異形2》:續集設定在第一部的57年後,當人類殖民者在異形的行星上失聯後,蕾普莉陪同一隊海軍陸戰隊員前往調查。這一部相較於第一部更加註重動作和軍事元素,展現了人類與成群異形的激烈戰鬥。
(《異形2》劇照)
1992年,由大衛·芬奇執導《異形3》:女主還是蕾普莉,她所乘坐的飛船墜毀在一個邊遠星球上的監獄殖民地。她很快發現,一個異形隨她而來,她必須再次與這種生物對抗。該片採用了更為昏暗的視覺風格和更加壓抑的氛圍。
(《異形3》劇照)
1997年,由讓·皮埃爾·熱內執導《異形4》:這時故事設定在了蕾普莉死後200年,科學家透過提取她的血液樣本成功克隆了她,以便從克隆體中提取異形女王胚胎。新克隆的蕾普莉擁有異形的記憶和部分特徵,此時的異形也已經進化的更加危險。
這部相較於前三部的最大不同,是導演讓·皮埃爾·熱內將“異形系列”的重心放在了“探討生物工程和身份認同的主題”上。
(《異形4》劇照)
後續作品:《普羅米修斯》(2012年)和《異形:契約》(2017年):這兩部作品由雷德利·斯科特導演,作為《異形》的前傳,探索了異形的起源以及人類對造物主“工程師”的探尋。
《異形:奪命艦》的故事背景設定在了《異形1》和《異形2》之間。
(《異形:奪命艦》截影)
02、噓,別出聲,它來了
在遙遠的2142年,太陽系的邊緣被一層冷漠的星光籠罩。在這個宇宙裡,一群年輕的礦工被無良公司榨取著勞動力,他們的生活如同機器般單調重複,直到他們決定改變命運。
他們計劃前往一個廢棄的空間站,駕駛飛船前往另一個沒有壓榨的自由星球。空間站裡儲藏著大量的製冷劑,這些製冷劑可以幫助他們在休眠倉內長時間保持休眠狀態。
夜幕降臨時,他們悄無聲息地潛入飛船,啟動了引擎,朝著那座廢棄的空間站駛去。
然而,當他們終於登上空間站時,一切並不像他們想象的那樣簡單。
原來,這裏曾是一項秘密生物武器實驗的基地,而實驗物件,正是宇宙中最致命的捕食者——異形。
幾人最終命運如何?他們能抵禦住異形的攻擊嗎?
噓,別出聲,它來了......
(《異形:奪命艦》截影)
03、創新與致敬
聊到費德·阿爾瓦雷茲執導的《異形:奪命艦》時,無論是作為粉絲還是普通觀眾,值得關注的不是影片本身的故事線,因為整個“異形系列”的故事套路都是一樣的:
生化人叛變-抱臉蟲植入-蛻皮-真空殺異形。
所以看“異形系列”,最應該關注的是其在表現手法上的獨特創新。
(《異形:奪命艦》截影)
作為恐怖片領域的資深導演,阿爾瓦雷茲此次作品在維持《異形》系列一貫的密閉太空恐怖環境的基礎上,對光影、音效和鏡頭語言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和應用,極大地增強了影片的沉浸感和緊迫感。
影片中的光影運用是其視覺風格的核心。
在阿爾瓦雷茲的指導下,影片巧妙地透過狹窄的空間和不斷閃爍的燈光來營造出一種壓迫感和不安感。暗淡的光線不僅限制了觀眾的視野,增加了未知的恐懼,而且在視覺上模擬了角色的心理狀態,使觀眾能夠更加身臨其境地體驗到角色的絕望和恐懼。
音效在影片中的應用同樣不容忽視。
阿爾瓦雷茲利用尖銳且突兀的聲音效果,加上深沉而持續的背景音樂,形成了一種令人不安的聽覺體驗。這些聲音元素在提高觀眾情緒反應的同時,也精確地反映了電影中的空間感和時間緊迫感。
特別是在關鍵的驚悚場景中,透過聲音的突然放大或是經典的jump scare,來達到令人心跳加速的效果。多說一句,本片並沒有濫用jump scare,反而是恰到好處地使用它們,以增強劇情的推進和情感的深度。這種策略避免了觀眾的感官疲勞,也使得每一次驚悚元素的出現都顯得更有分量,效果極佳。
鏡頭語言上,創意滿滿。
關於鏡頭語言,阿爾瓦雷茲展現了其對恐怖電影深刻的理解。透過頻繁使用近距離鏡頭和手持攝影機的技術,加強了故事的真實性,還放大了觀眾的不確定性和不安全感。
透過變焦和移動的鏡頭,導演精確地“控制”了觀眾的注意力,使他們在每一個可能出現異形的角落都感到緊張和恐懼。尤其是非重力下的硫酸漩渦和結尾工程師2.0版本,簡直創意滿分,看後小奈直呼“牛X!”
主題上,相較於前作系列在探究“人類起源”的經典母題,本片提出了更加深刻的哲學思考。
就拿最新版的“人形異形”來說,它的設計不僅是對生物工程的一種想象,更是對人類探索未知領域倫理邊界的一種警示。
影片中,人類對異形生物的研究和改造反映了對權力的濫用和對自然法則的傲慢挑戰,最終導致了無法預料的後果。
(《異形:奪命艦》截影)
除了異形,在《異形:奪命艦》中,仿生人角色“安迪”再次強調了《異形》系列對於人性探索的持續關注。從最初的阿什到主教,再到《普羅米修斯》中的大衛,每一位仿生人都以其獨特的方式呈現了人性的複雜層面。在這一系列中,“安迪”的人性轉變尤其顯著,提供了關於自我意識、道德選擇和犧牲精神的豐富討論。
(《異形1》中的生化人阿什,在《異形:奪命艦》也出現了)
“安迪”最初被設定為一個無感情的機械存在,僅僅執行命令而無自我意識。可隨著劇情的推進,他開始展現出人類情感的跡象,特別是在他爲了救助同伴而違背程式性指令。這個行為不僅挑戰了他作為機器的基本功能,同時還引發了對他是否擁有真正“人性”的深入思考。
(《異形:奪命艦》截影)
這樣的表現引起了觀眾對仿生人真實性的思考:
仿生人是否真的能夠發展出與人類相似的複雜情感和道德觀?
他們的“人性”到底是被設計出來的,還是透過經驗和自我反思逐漸獲得的?
如果說仿生人確實擁有了“人性”,他們與人類社會將如何共存?
這些問題並沒有簡單的答案,但正是這種探索使得“異形系列”不只是一部科幻驚悚片,更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
(《異形:奪命艦》截影)
當然,作為“異形系列”新作,除了有創新,電影不致敬前輩,也說不過去。
在《異形:奪命艦》中,阿爾瓦雷茲的巧妙運用系列經典元素如“抱臉蟲破胸而出”、標誌性“口水洗臉”等,致敬前作,成功地連線了新老觀眾,增強了整個系列的連貫性和情懷。
(《異形1》截影)
04、不妨一看
《異形:奪命艦》雖然在視覺效果和致敬經典方面表現突出,但在劇情和人物設定上仍顯不足,這些問題在多方面減弱了影片的整體說服力和新穎性。
(《異形:奪命艦》截影)
首先,影片的故事框架依舊囿於傳統《異形》系列的套路,缺乏創新。而且主要人物之間的情感連線和動機描寫顯得相當薄弱。例如,女主角蕾恩與她的生化人弟弟安迪之間的關係並未得到充分的展開,這使得蕾恩在劇情後期決定去救安迪的行動缺乏充分的情感基礎,感覺生硬和牽強。
(《異形:奪命艦》截影)
其次,劇情中存在的一些老套元素也降低了觀影的驚喜感。比如,電影中的種族和性別刻板印象,如亞裔女性角色在遭遇危險時第一個被犧牲,以及女二角色懷孕後預定的命運——孕育異形,這些都是科幻恐怖片中常見的陳詞濫調。
最後,是關於影片中的生殖和性別主題,儘管《異形》系列一直以其生物恐怖和生殖隱喻而聞名,但在這部作品中,這些元素的處理顯得過於直白,甚至有些刻板。
(異形的頭部是男性的某個器官,身體是女性的軀幹(圖片來源X@BrowseHorror))
例如,抱臉蟲偏向於與女性角色交換DNA的設定,這不僅重複了老舊的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也忽略了更為廣泛和平等的性別表現可能性。
嘗試讓男性角色也參與到這種生殖過程中,可能會為這一主題帶來新的解讀和深度。
(《異形:奪命艦》截影)
總的來說,“異形系列”之所以如此受歡迎、成功,併火到現在,是因為它成功地融合了恐怖、科幻、哲學等多個元素,創造了一個獨特且引人入勝的宇宙觀。此次的《異形:奪命艦》也不例外,該有的系列元素一樣沒丟,還有不少小驚喜。
對於喜歡重口、喜歡血腥、驚悚的觀眾來說,本片不妨一看。
對於異形骨灰級粉絲,即便劇情拉垮,但情懷還在,必看。
對於膽小的觀眾,還是帶著朋友一起吧,不開玩笑,又噁心又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