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语言为 : 簡體

《登山家》:馬克·安德烈的徒手攀登傳奇,尋找生命的意義與自由
電影解析

《登山家》:馬克·安德烈的徒手攀登傳奇,尋找生命的意義與自由

無論是《第一滴血》的蘭博,還是《碟中諜》的伊森,跟他一比都成了弟弟...

《登山家》:馬克·安德烈的徒手攀登傳奇,尋找生命的意義與自由

《第一滴血》的劇照

《登山家》:馬克·安德烈的徒手攀登傳奇,尋找生命的意義與自由

《碟中諜》劇照

站在峰頂,俯瞰群山, 一種難以言喻的感動涌上心頭。

那一刻,世界彷彿靜止了,只剩下純粹的生命力,在胸膛間震顫。

《登山家》:馬克·安德烈的徒手攀登傳奇,尋找生命的意義與自由

“當我進入大山進行冒險時,生活變得非常簡單,我能全神貫注,不會有縮頭縮腦或者焦躁之類的感覺,頭腦無比清晰、心態平靜”

馬克在攀登中,找到了心靈的寧靜和自由。

他與山峰對話,感受自然的偉力,也發現了自身的渺小和生命的可貴。

《登山家》:馬克·安德烈的徒手攀登傳奇,尋找生命的意義與自由

我們每個人,都活在各種各樣的“限制”之中,物質的、情感的、思想的……

但,如果我們心中有“山”,就不要害怕眼前的“路”。

像馬克一樣,勇敢地去攀登,去超越,去追尋生命的真諦。

也許我們無法像他那樣,徒手攀登,挑戰極限。

《登山家》:馬克·安德烈的徒手攀登傳奇,尋找生命的意義與自由

但我們可以選擇一種屬於自己的方式,去突破自我,去擁抱更廣闊的人生。

心中有山,何懼路遠。

願我們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那座山,並用一生去攀登!

01、震撼與思考

徒手攀登,與死亡共舞:這部紀錄片,看得人腿軟!

你想象一下,徒手攀爬幾千米高的懸崖峭壁,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登山家》:馬克·安德烈的徒手攀登傳奇,尋找生命的意義與自由

《登山家》:馬克·安德烈的徒手攀登傳奇,尋找生命的意義與自由

紀錄片《登山家》就記錄了這樣一位「瘋子」——馬克·安德烈,一位自由的徒手攀登者。

他時常不帶任何保護,就敢挑戰那些高聳入雲的山峰,看得我手心直冒汗!

相信登過雪山和攀過巖的朋友一定更加懂得其中的艱辛與危險。

我們平時參加的戶外登山和攀巖,通常都是有保護裝置的,但馬克所從事的這項運動,沒有任何安全保障,任何一個小小的失誤都可能導致他跌入萬丈深淵。

我曾經去過一次攀巖館,站在下面往上看的時候,就已經兩腿發軟了,更別說在幾千米高空中的巖壁上了。

攀巖最需要的就是專注和篤定,如果有一絲一毫的猶豫和恐懼,就很難成功。

而馬克,他總是那麼沉著鎮定,彷彿那些高不可攀的山峰,只是他家後院的小土坡。

他的身體看上去並不像我們平時看到的運動員那麼強壯,但是卻迸發著無限的能量。

他攀爬時專注的眼神、堅定地邁出的每一步,都讓我感受到他內心強大的力量,以及對攀巖純粹的熱愛。

02、勇敢與自由

“只有敢於冒險,才能在生命的畫卷上,找到屬於自己的顏色。”

《登山家》:馬克·安德烈的徒手攀登傳奇,尋找生命的意義與自由

影片一開始,馬克母親的這句話,深深地觸動了我。

曾幾何時,我也是一個循規蹈矩的普通人,按部就班地追求著所謂的“優秀”。

直到有一天,我開始思考,這真的是我想要的生活嗎?

馬克的故事,讓我看到了另一種可能性。

《登山家》:馬克·安德烈的徒手攀登傳奇,尋找生命的意義與自由

《登山家》:馬克·安德烈的徒手攀登傳奇,尋找生命的意義與自由

他從小就擁有自由探索的空間,敢於冒險,敢於挑戰,最終找到了內心真正的熱愛,併爲之付出了全部的激情和生命。

從小就喜歡上攀巖的馬克,為這項運動傾注了所有的熱情和精力。

他不在乎物質的享受,甚至願意住在樓梯井裏、森林的帳篷裡,只為能更純粹地追求攀登的夢想。

《登山家》:馬克·安德烈的徒手攀登傳奇,尋找生命的意義與自由

16歲那年,面對人生的十字路口,是母親的一句話點醒了他:

“如果你想登山,那還等什麼呢?”

是啊,對於一個為熱愛而生的人來說,還有什麼比追尋夢想更重要的事情呢?

於是,馬克毅然踏上了攀登的旅程。

《登山家》:馬克·安德烈的徒手攀登傳奇,尋找生命的意義與自由

《登山家》:馬克·安德烈的徒手攀登傳奇,尋找生命的意義與自由

《登山家》:馬克·安德烈的徒手攀登傳奇,尋找生命的意義與自由

他挑戰著一個個極限,征服了一座座高峰:斯坦利陡壁、帝王壁、羅伯森山……他不斷突破自我,向着自由的巔峰不斷攀登。

即使在攀登美洲最難的山峰之一——託瑞·艾格峰時遭遇惡劣天氣,被迫下撤,他也毫無怨言。

對他來說,活著,就是爲了繼續攀登。

《登山家》:馬克·安德烈的徒手攀登傳奇,尋找生命的意義與自由

就在馬克準備放棄,搭乘飛機離開之際,命運之神再次眷顧了他。

一個更短的天氣視窗期出現,爲了抓住這稍縱即逝的機會,他決定再次挑戰託瑞·艾格峰,這一次,他只能輕裝上陣,孤注一擲。

最終,他成功了!

站在峰頂的那一刻,他戰勝的不僅僅是險峻的山峰,更是自我內心的恐懼和懷疑。

這次經歷,也讓馬克對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登山家》:馬克·安德烈的徒手攀登傳奇,尋找生命的意義與自由

你會感激一切,包括那些在平時你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

……真正改變你的,是這段旅程,是你為之努力的過程,是你克服一切困難後獲得的成長和感悟。

03、生命與愛

“每次都可能失去生命,所以要珍惜每頓晚餐。”

馬克的這句話,聽起來有些悲壯,卻又充滿了力量。

《登山家》:馬克·安德烈的徒手攀登傳奇,尋找生命的意義與自由

他深知徒手攀巖的危險,但他並不畏懼,因為他對生命的熱愛,就如同他對攀巖的熱愛一樣,是如此純粹而熱烈。

如果生命只剩下最後一個月,我們會選擇如何度過?

是繼續現在的生活,還是去完成那個一直想做卻沒做的事?

很多人可能會說,人生苦短,及時行樂。

《登山家》:馬克·安德烈的徒手攀登傳奇,尋找生命的意義與自由

但也有人,像馬克一樣,願意用生命去追尋自由,去挑戰極限,去實現自我價值。

或許,對於馬克來說,攀登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幸福,一種對平凡生活的超越,一種對生命意義的追尋。

《登山家》:馬克·安德烈的徒手攀登傳奇,尋找生命的意義與自由

他不在乎名利,不在乎別人的眼光,他只想要活出真實的自我,活得淋漓盡致,無怨無悔。

04、生命的重量,自由的代價

“如果你跌落死去,每個人都會認為你是個傻子。

如果你成功了,大家都會像對待英雄那樣祝賀你。

可現實中,無論發生哪一種,你都還是同一個人”。

《登山家》:馬克·安德烈的徒手攀登傳奇,尋找生命的意義與自由

馬克的好友,著名登山家亞歷克斯一語道破了世俗的眼光與個人價值的衝突。

是啊,生命的意義,從來不是由他人的評價來決定的。

馬克,他選擇了一條常人難以理解的路,一條充滿未知和危險的路。

他不斷挑戰極限,攀登一座又一座高峰,他追尋的是內心的自由,是對生命的極致體驗。

《登山家》:馬克·安德烈的徒手攀登傳奇,尋找生命的意義與自由

在半山遇到暴風雪

然而,自由是有代價的。

在一次攀登阿拉斯加朱諾峰的過程中,馬克遭遇雪崩,永遠地留在了他熱愛的山峰之間,那一年,他才25歲。

05、愛,是理解,是成全,是生命的延續

“還好我理解了我兒子,而不是阻擋他對群山的熱愛。

我相信他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那就是他要丈量大山、立於頂峰,找到通往孤獨山谷之路”。

《登山家》:馬克·安德烈的徒手攀登傳奇,尋找生命的意義與自由

《登山家》:馬克·安德烈的徒手攀登傳奇,尋找生命的意義與自由

在馬克的追悼會上,他的母親強忍著悲痛,說出了這番話。

這位偉大的母親,用她的愛和理解,成全了兒子的夢想,也讓他短暫的生命,綻放出耀眼的光芒。

馬克的女友布萊特,同樣是一位徒手攀巖愛好者,也是他生命旅程中最重要的夥伴。

他們互相支援,彼此成就,他們的愛,純粹而熱烈,就像那巍峨的群山,堅定而永恆。

《登山家》:馬克·安德烈的徒手攀登傳奇,尋找生命的意義與自由

馬克離去後,布萊特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

但她最終選擇了堅強,因為她知道,那是馬克希望看到的。

《登山家》:馬克·安德烈的徒手攀登傳奇,尋找生命的意義與自由

她帶著對馬克的愛和思念,繼續攀登,去感受他曾經感受過的壯麗山河,去延續他未完成的夢想。

即使天人永隔,但愛和記憶,會跨越生死,永遠陪伴著彼此。

《登山家》

夜深了,趙雷低沉沙啞的嗓音,唱著關於理想,關於遠方,關於那些年少時我們都曾擁有過的滾燙的心。

馬克這個傢伙,像一隻孤鷹,在懸崖峭壁上攀爬,不帶任何防護,只有風聲和心跳作伴。

很多人說他瘋了,拿命開玩笑,可我卻在他身上,看到了某種久違的東西,一種純粹,一種決絕,一種爲了熱愛不顧一切的勇氣。

我們都曾年輕過,也曾有過夢想,想要去遠方,想要成為英雄,想要活出一個轟轟烈烈的人生。

可後來,我們被生活磨平了稜角,學會了妥協,學會了放棄,學會了在柴米油鹽的瑣碎中,漸漸遺忘最初的自己。

《登山家》:馬克·安德烈的徒手攀登傳奇,尋找生命的意義與自由

《登山家》:馬克·安德烈的徒手攀登傳奇,尋找生命的意義與自由

我們開始羨慕那些敢於冒險,敢於追夢的人,卻又給自己找各種理由:

我沒有天賦,我沒有時間,我沒有勇氣……

可是啊,生命只有一次,我們真的要這樣渾渾渾噩地度過嗎?

就像馬克說的:“只有敢於冒險,才能在生命的畫卷上,找到屬於自己的顏色。”

也許我們無法像他那樣,去挑戰生命的極限,去攀登那座遙不可及的山峰。

《登山家》:馬克·安德烈的徒手攀登傳奇,尋找生命的意義與自由

但至少,我們可以試著,從眼前的苟且中抬起頭,去看看天空,去聽聽風的聲音,去感受內心深處那團微弱卻依然跳動的火焰。

去找到屬於自己的那座山,也許是寫作,也許是旅行,也許僅僅是學會彈一首吉他,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目標,只要我們願意邁出第一步,就足夠了。

因為,心中有山,何懼路遠。

共勉。

相關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