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願人長久
1997年,林覺民帶著老婆和兩個女兒,懷揣著對未來的希望,偷渡到了香港。
然而,這個曾幻想著能讓家庭擺脫貧困的男人,最終卻成了家中最重的負擔。
他不是一個好丈夫,也不是一個好父親。
因為他不僅沒能給家人帶來幸福,反而把他們拉入了深淵。
林覺民本是個湖南農民,日子不好過。
他希望在香港能有更好的機會,所以選擇帶著家人偷渡而來。
但事實證明,這條路比他們想象的還要難走得多。
到了香港後,生活的艱難讓他變得更為急躁,也讓他失去了方向。
生活在底層,林覺民開始頻繁犯事,走上了偷竊的路。
他不僅是個小偷,還染上了毒癮。
他甚至毫無顧忌地當著小女兒的麵,順走了超市的零食。
孩子眼巴巴地望著父親,沒想到他竟然偷了東西,然後悄悄遞給了女兒。
這樣的行為,深深影響了孩子。
沒過幾天,女兒就在學校偷了同學的手錶。
這是第一次,林覺民將錯誤的觀念傳遞給了自己的孩子。
而她也真的學會了以偷竊來填補生活中的空缺。
林覺民的墮落不止於偷竊。
毒品的摧殘讓林覺民越來越失控。
他不僅自己吸毒,還時常被女兒撞見。
面對妻子的斥責,他不僅沒有任何反省,還動手推倒了她。
這時候的林覺民,早已失去了作為丈夫和父親的底線。
隨著時間推移,女兒漸漸長大,開始兼職打工。
可是,林覺民卻並沒有放下毒癮,甚至會在毒癮發作時,低聲下氣地向女兒要錢。
有一次,女兒懷疑父親偷了自己的錢,忍無可忍地質問他。
結果,林覺民不但不承認,還對女兒大打出手。
林覺民的這些行為,讓家裏的關係越來越破裂。
妻子最終決定帶著孩子們離開他,選擇改嫁。
成年後的兩個女兒也揹負著原生家庭的創傷,選擇遠離這個他們曾經稱之為家的地方。
故事發展到這裏,林覺民看起來就是個徹底失敗的父親。
可當我們從女兒的視角去理解時,會發現一些"隱藏"的故事。
在女兒們的記憶裡,父親似乎只會偷竊、吸毒和揮霍,
但影片沒有從父親的角度揭示更多背後的真相。
林覺民偷渡香港,是因為他希望給家人帶來更好的生活。
偷竊與毒品,也許是他在灰色地帶掙扎的結果,但他的初衷並不只是爲了自己。
影片並沒有明確告訴觀眾這些真相,但從一些片段中可以推測,他可能在以極端的方式試圖保護家人。
影片中有兩次林覺民被指控偷錢的情節。
第一次是他的妻子懷疑他,第二次是大女兒。
而這兩次,父親的反應和態度都很模糊,看不出到底是不是他偷的。
結果,觀眾後來才得知,第二次偷錢的是小女兒。
她承認自己偷了姐姐的錢,只是因為想買一條新褲子,避免在學校被同學看不起。
但那第一次偷錢的懸念,電影始終沒有揭開真相。
或許偷錢的並不是林覺民,而是大女兒自己?
她偷了母親的錢,買了和同學一樣的卡通手錶,卻不敢承認。
這種猜測讓人不禁回想,生活的艱難和自卑感,是否已經在這些孩子們的成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故事發展到最後,真正對父親產生理解和親近的。
反而是小女兒,在她成年後,自己也捲入了一場抗議活動,面臨司法庭審。
母親憂心忡忡,甚至說出"你跟你爸沒什麼兩樣"的話。
大女兒趕緊反駁。
但其實,這句話也並非全無道理。
或許正是這段經歷,讓小女兒對父親有了更深的理解。
她開始經常去探望他,甚至在父親面前詢問起他當年入獄的往事。
曾經那個讓她和姐姐無比厭惡的父親,似乎也不再那麼難以接近。
林覺民並非天生是個壞人,他的錯誤選擇源於生活的壓迫和環境的惡劣。
雖然他給女兒們留下了深刻的創傷,但仔細回顧這個故事時,會發現他也有作為父親的那一絲努力。
雖然家裏經濟困窘,但他從未讓女兒的學業受到影響。
他冒險偷渡,可能也是爲了給孩子們創造一個更好的未來。
儘管他作為父親的失敗顯而易見。
但這部電影告訴我們,生活中的許多"真相"並非黑白分明。
林覺民也許無法成為一個稱職的父親,但他的苦衷和無奈,或許纔是最讓人唏噓的部分。
《但願人長久》這部影片,不僅僅是對一個父親失敗人生的回顧,更是女兒們對原生家庭的理解與和解。
傷痕是無法抹去的,裂痕也無法彌補,但正如片中女兒所說:"這就是生活留下的痕跡,就像結痂的傷口,疤痕是生命的一部分"。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或許這也是我們在生活中需要學會的一課:如何在傷痛中尋找理解與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