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悲劇,也許就是我們共同的未來...
香港社會寫實電影《白日之下》,以一位偵查記者的視角,深入殘疾人士院舍,揭露其中不為人知的黑暗角落。
影片講述新聞社收到線報,稱殘疾人士院舍「彩橋之家」存在虐待院友的現象。
記者曉琪(餘香凝飾)為挖掘真相,毅然潛入院舍,卻在調查過程中,親眼目睹了一個個令人心碎的故事。
她所接觸的院友通伯(姜大衛飾)、水哥(胡楓飾)等人,他們無力反抗,只能默默承受著本不該承受的痛苦。
(我的OS:看電影的時候,我整個人都揪著心,那些被忽視、被傷害的老人,讓我想起我遠在家鄉的父母,他們也一天天老去,如果有一天,他們也遭遇這樣的不幸怎麼辦?
這種事情想想都覺得可怕,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卻很少看到相關的新聞報道,這更讓人擔心那些養老院、福利院背後的真實情況……)
改篇自多宗真人真事:
《白日之下》的震撼,源於它對現實的深刻揭露。
影片並非憑空杜撰,而是取材於多宗轟動一時的香港真實慘案,將那些曾被掩蓋在陽光之下的黑暗,赤裸地呈現在觀眾面前。
影片以殘疾人士院舍的虐待事件線報為開端,逐步揭露了私人院舍中存在的種種問題:
惡劣的居住環境、管理的嚴重缺失、以及令人髮指的虐待事件。
這些真實發生過的事件,每一樁都令人觸目驚心:
2015年“長者遭脫光露天等沖涼”事件:大埔劍橋護老院的職員,竟然讓一群年邁的老人在露天平臺上赤身裸體地等待洗澡!
這一幕被媒體曝光後,引發了社會的強烈憤慨。
試想,那些本應安享晚年的老人,卻在生命的最後階段遭受如此非人的待遇,尊嚴何在?!
2016年“院舍涉嫌虐待、長期捆綁、燒賣當正餐調查報道”:
媒體的調查報道,揭露了某些院舍爲了省事,竟然長期將老人捆綁在床上,甚至用廉價的燒賣來充當老人的一日三餐!
這樣的行為,哪裏還有一絲人性可言?
(我的OS:看到這裏真的讓人非常難受,那些老人很多都已經失去了自理能力,本應得到更多的照顧和尊重,卻被這樣粗暴地對待!)
角色介紹:
在《白日之下》中,餘香凝飾演的女記者曉琪,是一位充滿韌性的新聞工作者。
她自信獨立,性格倔強,始終對新聞真相抱著一腔熱忱。
爲了挖掘真相,她不惜深入虎穴,哪怕面對的是難以想象的黑暗和壓力,也絕不退縮。
記者曉琪:
曉琪並非不諳世事,相反,多年的記者生涯讓她早已看透了人情冷暖,也深知現實世界並非總是黑白分明。
(我的OS:看到曉琪這個角色,我腦海中浮現出很多新聞記者的形象,他們也像曉琪一樣,爲了追尋真相,奔波勞碌,甚至不惜以身犯險。
就像每年的315暗訪記者,這份職業背後的艱辛和風險,真的不是常人能夠想象的。)
然而,她心中對正義的堅守,卻從未動搖。
這一次,面對紙媒日漸蕭條的困境,曉琪和她的偵查小組急需一宗爆炸性新聞來證明自己的價值,為部門爭取生存空間。
就在此時,一宗關於殘疾院舍「彩橋之家」虐待院友的匿名舉報,為曉琪開啟了一扇通往真相的大門。
她敏銳地意識到,這絕不僅僅是一宗普通的虐待事件,背後很可能隱藏著更深層的社會問題。
於是,曉琪毅然決然地踏上了調查之路,她要揭開「彩橋之家」的虛偽面紗,將那些隱藏在陽光之下的罪惡公之於衆。
院長章劍華:
林保怡飾演的院長章劍華,初看之下是一位令人敬佩的角色。
他外表忠厚老實,談吐得宜,對院舍的事務盡心盡力,對待院友更是關懷備至。
加之他自身也是一位殘疾人士(弱視),更能對院友的處境感同身受。
在章劍華的心中,「彩橋之家」不僅是一間殘疾人士院舍,更像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而他則是這個家庭的守護者。
(我的OS:說實話,看到章院長這個角色的時候,我一度以為他是影片中的“好人”代表。他溫和的態度,對院友的關心,很容易讓人產生好感。尤其是他本身也是殘疾人的身份,更增添了一份悲憫和同理心,但是...)
院友通伯:
姜大衛飾演的通伯是一位年近八旬的失智老人,他性格孤僻,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最愛擺弄手機,彷彿那是他與外界唯一的聯絡。
在「彩橋之家」這個小小的天地裏,他就像生活在“獨家村”中一樣,與周圍的一切顯得格格不入。
通伯見證了「彩橋之家」的變遷,經歷過兩任院長,也目睹了院舍風氣的變化。
自從章劍華上任後,虐待事件時有發生,院捨生活每況愈下,彷彿變成了人間地獄。
然而,通伯卻似乎總是能獨善其身,那些黑暗和暴力,彷彿都無法觸及他平靜的內心。
(我的OS:我不知道該說通伯是幸運還是不幸,在那樣一個環境裡,或許“失智”對他來說是一種自我保護的屏障,讓他可以暫時逃避現實的殘酷。
可是,如果連感知痛苦的能力都失去了,那樣的生活,真的還有意義嗎?)
院友水哥:
胡楓飾演的水哥,是「彩橋之家」裡少有的“開心果”。
他為人隨和健談,常常主動找通伯聊天,排解寂寞,兩人也因此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友。
然而,在水哥樂觀開朗的背後,卻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辛酸和無奈。
十多年前,爲了不成為家人的負擔,水哥在半推半就的情況下住進了「彩橋之家」,從此便很少再見到自己的子女。
他雖然嘴上不說,但心中對家人的思念卻與日俱增。
水哥極為迷信,對不吉利的東西格外避忌,或許這也是他內心深處缺乏安全感的體現。
水哥最常唸叨的就是他那位乖巧懂事的孫女,他隨身攜帶著孫女的結婚照,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夠參加孫女的婚禮,親眼見證她得到幸福。
(我的OS:看到水哥,我心裏真的很難過。
他爲了不拖累子女,選擇獨自一人在養老院度過晚年,還要強顏歡笑,用樂觀來掩蓋內心的孤獨和悲傷。
他最大的願望,也不過是能和家人團聚,可是,這對於他來說,卻成了一種奢望……)
院友小鈴:
梁雍婷飾演的小鈴,是一位讓人心疼的角色。
她雖然外表是個十多歲的少女,但心智卻只有六七歲,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小鈴來自單親家庭,母親一人無力照顧她,只能忍痛將她送到了「彩橋之家」。
由於心智不成熟,小鈴無法像正常人一樣溝通交流,這讓她在院舍中顯得更加孤僻和無助。
她不愛說話,總是沉默寡言,只有在面對自己信任的人時,纔會露出難得的笑容,表達自己的善意。
在「彩橋之家」裡,小鈴和同樣心智不成熟的明仔成了好朋友,他們經常一起玩耍,在彼此的世界裏尋找慰藉。
(我的OS:小鈴和明仔,就像是被世界遺忘的孩子,他們在本應充滿關愛的年紀,卻要承受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和孤獨。
看到他們,我就會忍不住想,我們究竟能為這些弱勢群體做些什麼,才能讓他們感受到更多溫暖和關愛?)
院友明仔:
周漢寧飾演的明仔,和小鈴一樣,也是一個讓人心酸的孩子。
他外表是個十多歲的少年,心智卻停留在了六七歲,生活無法自理,需要依靠他人的照顧。
明仔的母親含辛茹苦地將他拉扯大,雖然生活艱辛,但她對明仔的愛卻一點也不少。
爲了讓明仔得到更好的照顧,明仔的母親將他送到了「彩橋之家」,但只要一有時間,就會去探望他,給他帶去溫暖和關愛。
然而,「彩橋之家」並非天堂,明仔在那裏不僅沒有得到應有的照顧,反而還經常遭到護工的虐待。
不知情的母親心疼不已,一度將明仔接回家中照顧,但由於工作和生活壓力巨大,最終還是無奈地將明仔送回了院舍。
回到「彩橋之家」的明仔,內心充滿了恐懼和不安,他就像一隻受驚的小鳥,無助地蜷縮在黑暗的角落裏。
直到記者曉琪的出現,才為他灰暗的生活帶來了一絲光亮。
(我的OS:看到明仔和他的母親,我真的忍不住鼻酸。他們已經如此不幸,卻還要承受命運一次又一次的捉弄。
明仔母親的愛是那樣深沉和平凡,可是,在殘酷的現實面前,這份愛顯得那樣無力和蒼白。)
院友琛哥:
陳湛文飾演的琛哥,是「彩橋之家」中一個複雜而矛盾的角色。
他今年45歲,因為殘疾住進了這家院舍,多年來與親人失去了聯絡,形單影隻。
琛哥性格市儈,為人現實,凡事都以自身的利益為重。
爲了在院舍中生存下去,他甘願成為管理者的幫兇,甚至參與到剝削其他院友的行為中。
他經常偷竊院舍的物資,拿出去變賣換錢,以此來維持自己的生活。
在琛哥看來,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裏,只有讓自己過得好纔是最重要的,至於是非對錯,良心道德,都顯得微不足道。
他就像院舍中的一隻老鼠,爲了生存,可以放棄尊嚴,甚至泯滅人性。
(我的OS:說實話,我對琛哥這個角色感到很複雜,一方面,我對他爲了生存而不擇手段的行為感到不齒;
但另一方面,我又不禁會想,是什麼樣的環境,讓他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如果他不是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如果他也能感受到來自家人的溫暖和關愛,他還會變成現在這樣嗎?)
《白日之下》憑藉其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揭露和演員們精湛的表演,在第4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大放異彩,
一舉斬獲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女配角三項大獎,成為當晚最受矚目的影片之一。
餘香凝憑藉對記者曉琪一角的出色演繹,成功摘得最佳女主角的桂冠。
她在片中展現出的勇氣、韌性和社會責任感,深深地打動了觀眾和評委。
姜大衛和梁雍婷則分別憑藉對通伯和小鈴這兩個特殊角色的精準刻畫,獲得了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女配角的殊榮。
值得一提的是,《白日之下》的創作靈感,正是來自於2016年《香港01》對殘疾院舍黑幕的一系列調查報道。
爲了還原真實場景,影片的拍攝地甚至就選在了《香港01》的辦公室。
(我的OS:很欣慰,一部好的電影,不僅要能娛樂大眾,更要能引發人們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和思考。
《白日之下》做到了,它讓更多人看到了那些被忽視的角落,也讓更多人開始反思,我們該如何去守護那些需要幫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