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提起好萊塢的電影魔術師,蒂姆·波頓的名字總是讓人心生敬意。
他那獨特的哥特風格和無邊的創造力,為我們開啟了一個又一個奇幻的世界。
從《剪刀手愛德華/幻海奇緣(港)》到《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朱古力獎門人(港)/巧克力冒險工廠(臺) 》,波頓的電影總是帶給我們無限的驚喜和感動。
特別是《大魚/大魚奇緣(港) / 大智若魚(臺) 》,這部電影完美地融合了暗黑哥特的視覺風格和童話般的溫馨故事,展示了波頓對於矛盾美學的精湛掌握。
但如果要說起讓波頓聲名鵲起的作品,那非1988年的《陰間大法師》莫屬。這部電影不僅是他的第二部長片,更是他風格成熟的標誌。
《陰間大法師》以其怪誕又搞笑的陰間世界,充滿哥特風的造型和美術置景,以及那始終如一的溫情核心,贏得了觀眾的心。
這部電影在當年的票房榜上高居第十,無論是票房還是口碑,都是雙豐收。
經過長達36年的等待,這部經典影片的續集終於與我們見面了。更加讓人興奮的是,加入瞭如同女神般的莫妮卡·貝魯奇。
依舊是那個讓人熟悉的味道,那個讓人懷念的陣容,以及那個讓人驚歎的票房表現。
這部續集的製作預算高達1億美元,全球累積票房已經超過了4億美元,可謂是賺得盆滿缽滿。
從目前的勢頭來看,第三部的製作也指日可待。
《陰間大法師2/譁鬼家族Beetlejuice(港) / 陰間大法師Beetlejuice(臺)》
01
第一步是在一個被現實和幻想無縫拼接的小鎮上,亞當和芭芭拉的故事再次讓我們相信,愛情即使在死後,也能芬芳依舊。
這對夫婦在經歷了一場意外的車禍後,意外地成爲了這座房子裡的常駐幽靈。
他們的日常突然被打亂,因為他們的愛巢被一家人買下,並計劃進行徹底的翻新。
這不僅是對他們生前回憶的衝擊,更是對他們“死後生活”的一種侵擾。
亞當和芭芭拉的嘗試嚇走新房客的種種尷尬努力,無疑為影片增添了幾分詼諧。
他們的善良本性讓他們在“恐怖戲碼”上顯得手足無措,而披上床單的幽靈戲碼更是讓人忍俊不禁。
對面的新房客則展現了現代人對超自然現象的商業頭腦,試圖將這一切轉化為一樁樁生財之道。
這部影片的魅力不僅在於它的幽默和輕鬆,更在於它如何處理“家”的主題。
亞當和芭芭拉對家的堅持,以及他們與新房客之間的衝突和最終的和解,展示了家的真正意義不僅僅是一堵圍牆,而是共同生活和記憶的容器。
陰間的描繪更是本片的一大亮點。
陰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恐怖地帶,而是一個充滿了無奈和幽默的官僚機構。
這裏的鬼魂和公職鬼員們忙碌地處理著各種“死後事務”,形象生動,令人印象深刻。
特別是陰間大法師的角色,既是威脅也是笑料的源泉,他的存在讓整個故事更加豐富和曲折。
莉迪亞作為唯一能與亞當和芭芭拉溝通的人類,她的角色是橋樑,也是故事的關鍵。
她的哥特式外表和內心的孤獨,以及與鬼魂的奇妙友情,都讓這個角色變得深刻而有趣。
影片的結尾,莉迪亞和她的家庭最終接納了這對鬼魂夫婦,這不僅是對陰間大法師的勝利,更是對家庭、接納與愛的勝利。
02
續集總是承載著無比沉重的期望,尤其是當第一部作品留下了深刻印象之後。
然而,這部影片的豆瓣評分僅為6.6,似乎已經預示了它的命運——在觀眾心中,它或許未能完全達到預期。
如果要說這部影片的最大敗筆,那無疑是其劇情的平淡無奇,以及那些看似毫無聯絡的並行故事線。
相比之下,第一部的故事簡潔而緊湊,核心衝突明晰:一對鬼魂夫婦試圖驅逐入住他們家的新家庭。
整個故事緊緊圍繞這一衝突展開,從鬼魂夫婦發現自己的身份,到他們嘗試各種惡作劇驅逐新住戶,最終不得不求助於陰間的高階力量。
每一個情節都環環相扣,充滿了奇幻與驚喜,讓人目不暇接。
而在這部續集中,那種一開始就能抓住觀眾注意的強烈衝突不復存在。
直到影片進入第三幕,也就是大約一小時後,觀眾才能看到一些真正的故事發展——故事中的女兒和一個鬼魂男孩約會,而這個男孩試圖誘使女兒簽署一份生命交換協議以重返人間。
這一發現促使莉迪亞再次踏足陰間,尋求那位陰間大法師的幫助,從而引發了一系列混亂的事件。
影片的前一個小時幾乎可以說是“無味”的鋪陳,僅僅介紹了莉迪亞與女兒間日益疏遠的關係,以及她們回到老家參加一個葬禮的過程。
如果這段母女之間的矛盾能夠更加深入地展開,可能還能為觀眾帶來一些情感上的共鳴。
不幸的是,除了開頭簡
03
雖然對這部影片有諸多不滿,但仍然無法忍心給它一個低分。
對於那些蒂姆·波頓的忠實粉絲來說,故事的好壞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那些獨有的波頓風格元素。
雖然這些元素在前作中已經展示過,但在這部作品中,它們依然豐富多彩。比如對於那個超自然的幽靈世界的幽默想象,例如:
幽靈也需要在警察局裏拍照登記,不過他們是拿著自己的頭拍照
兩個被鯊魚吞噬的幽靈相遇,一個沒有了頭,另一個沒有了腿
還有蒂姆·波頓標誌性的哥特風格——一塊發著綠光、彷彿長滿了黴菌、澆了一層膿液的婚禮蛋糕
那位陰間大法師的爆炸頭和他的黑白條紋囚服,以及他那些瘋狂的舉動
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那位華麗轉身的球花,她那依舊迷人的身姿和那些怪異的妝容。你可能會不自覺地反覆看她的動態圖
影片最核心的,還是那份蒂姆·波頓式的溫暖主題。
在第一部中,莉迪亞的通靈能力背後隱藏的是她的孤獨。她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關愛,卻在一對幽靈夫婦那裏找到了家的感覺。
對她而言,那個充滿幽靈的世界,竟是如此美好。
第二部也是如此。
女主角因為感到孤獨而與母親產生了隔閡,她不相信母親的通靈能力,認為那只是一場騙局。
電影的情節,其實就是莉迪亞努力讓女兒相信那個充滿鬼魂的童話世界。
儘管那是一個陰間的故事,它仍然是一個美麗的童話,指引著母女倆走向和解。
就像《大魚》中,父親總是自豪地講述自己年輕時的冒險,雖然兒子最初並不買賬,但最終他理解了童話的意義,併爲父親的故事畫上了完美的句點。
這部影片在某種意義上,也講述了一個類似的故事。
蒂姆·波頓的電影總是包裹在一層怪誕甚至是恐怖的外殼中,但他們實際上講述的是孤獨的人物,如同剪刀手愛德華、威利·旺卡、殭屍新娘,他們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愛。
在波頓的電影世界裏,這些角色最終都會找到他們所期待的那個人。
因此,儘管他的電影可能會讓人感到厭倦,但他們總是充滿愛與溫情。
幾十年如一日,波頓似乎一直在拍攝自己的故事——那個隱藏在黑暗中,尋找光明和陪伴的孩子。
這樣的故事值得被講述,因為這樣的孩子,無處不在,他們值得被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