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真的是一個逼著女人拼命“美”、拼命“年輕”的鬼地方!
在這裏,女演員的臉蛋和身材就是她們的武器,過期了就等著被一腳踢開,想想都覺得可怕。
那個拍《復仇戰姬/烈女復仇(港)/血色攞命花(港)/浴血狂花(臺)》的法國女人,科拉莉·法爾雅,絕對是個狠角色!她這次的新片《某種物質/完美物質(港) / 懼裂(臺) 》更TM帶勁,直接把好萊塢那些光鮮亮麗背後的爛事兒全給扒了!
黛米·摩爾和瑪格麗特·庫裡,這兩個女人,一個性感女神,一個氣質女王,這次聯手演了一出關於慾望、野心和自我毀滅的戲碼,想想都刺激!我可先告訴你,這片子看完絕對讓你後背發涼,從此以後照鏡子都得琢磨半天自己的臉!
一場關於“美”的恐怖遊戲!
衰老,是好萊塢女星的職業死敵,也是伊麗莎白(黛米·摩爾 飾)揮之不去的夢魘。爲了留住曾經的輝煌,她孤注一擲,選擇了一種名為“The Substance”的黑市藥物。
這種藥物能夠複製出一個更年輕、更完美的自己(瑪格麗特·庫裡 飾),如同一個從肉體中分裂出的幽靈。然而,兩個“自己”的共存,並非青春永駐的童話,而是噩夢的開始。究竟誰纔是真正的主宰?對美麗的執念,將把她們引向何方?《某種物質》以一種近乎瘋狂的方式,探討著自我認知、身體自主以及慾望的深淵。這部榮獲戛納影展最佳劇本獎,並在多倫多影展“午夜瘋狂”單元贏得觀眾票選的影片,將用極致的感官刺激,挑戰你的心理極限。
《某種物質》:現實的映象!
影片《某種物質》(The Substance)由以風格大膽著稱的法國女導演科拉莉·法爾雅(Coralie Fargeat)自編自導,
其代表作《復仇戰姬/烈女復仇(港) / 血色攞命花(港) / 浴血狂花(臺)》(Revenge)以其血腥美學和女性復仇題材在國際影壇上贏得讚譽。 此次,法霞特再度聚焦女性題材,將目光投向當代社會對女性外貌的苛刻審視以及“完美容顏”背後的殘酷真相。影片集結了黛米·摩爾(Demi Moore)和瑪格麗特·庫裡(Margaret Qualley)兩位極具代表性的女演員。
黛米·摩爾曾是90年代好萊塢最耀眼的性感女神,《第六感生死戀/情約今生(港) / 第六感生死戀 / 遇見死神》、《桃色交易/不道德的交易 / 不情之請》、《脫衣舞娘》等經典作品奠定了其影史地位。此次出演《某種物質/完美物質(港) / 懼裂(臺) 》,摩爾在片中飾演一位過氣女星,力圖用精湛演技詮釋角色面對衰老時的複雜心境,其對角色內心掙扎的刻畫,勢必會引發觀眾對容貌焦慮和女性自我價值的深刻思考。
而新生代演員瑪格麗特·庫裡則憑藉其獨特的氣質和日漸成熟的演技獲得業界認可, 從《好萊塢往事》中驚鴻一瞥的嬉皮女孩,到《可憐的東西》中充滿悲劇色彩的實驗物件,奎利對角色的駕馭能力不斷突破。此次,她將在《某種物質》中與黛米·摩爾同臺飆戲,演繹“完美分身”這一充滿懸念的角色,令人期待。
《某種物質》以驚悚懸疑的外殼包裹著對社會議題的深刻探討,以兩位女演員的命運交織,對映出當代社會對女性的規訓與束縛。影片入圍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並斬獲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午夜瘋狂”單元觀眾選擇獎,其大膽的影像風格、發人深省的主題和演員的精彩演繹,都將為觀眾帶來一場震撼心靈的觀影體驗。
“完美”面具下的恐懼
《某種物質》以一種近乎外科手術般的精準,剖開了女性在“完美”面具下隱藏的恐懼和憤怒。
黛米·摩爾,曾經的好萊塢性感女神,如今在衰老的陰影下掙扎,她對“年輕自我”的渴望,如同吸毒般無法自拔。而瑪格麗特·庫裡,則完美演繹了這種“分裂”出的慾望本身:美麗、危險,且充滿侵略性。“The Substance”——這劑神奇的藥物,更像是對社會審美觀的一種諷刺。
它將女性的身體物化,將“青春”變成了一種可以買賣、可以複製的商品。影片的情節發展如同病毒般瘋狂蔓延,將觀眾拖入一場又一場心理和感官的極限挑戰。你能感受到角色們在慾望中扭曲、在恐懼中掙扎,而這一切,都源於對“美”的病態追求。
《某種物質》並非一部傳統意義上的恐怖片,它更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噩夢,充斥著血腥、情慾,以及令人不寒而慄的隱喻。
“美”的祭壇!
《某種物質》的鏡頭語言,如同導演科拉莉·法爾雅手中的手術刀,精準而冷酷地剖開好萊塢光鮮亮麗的皮囊,暴露出其下腐爛的慾望和虛偽的夢想。
影片開場,星光大道上那些刻著名字的星星,彷彿一塊塊冰冷的墓碑。曾經的榮耀與輝煌,如今都蒙上了塵埃,無人問津。這種強烈的對比,預示著影片中角色們註定要面對的殘酷命運。法霞特導演擅長運用特寫鏡頭,將角色們臉上的每一絲皺紋、每一滴汗水都放大到極致,逼迫觀眾直麵衰老帶來的恐懼和焦慮。
而那些充滿視覺衝擊的特效化妝,更是將這種恐懼具象化,變成了一種觸目驚心的生理上的噁心感。黛米·摩爾在片中貢獻了教科書級別的表演,尤其是一場對著鏡子化妝、卸妝、再化妝的戲,將女性在“容貌焦慮”下的瘋狂和崩潰演繹得淋漓盡致。
這場戲反覆拍攝了45次,直到黛米·摩爾的臉上被反覆摩擦到紅腫,才最終達到導演想要的效果。這種近乎自虐式的表演,也讓人看到了演員為角色傾注的心血和對主題的深刻理解。
兩位“性感繆斯”的映象對決!
黛米·摩爾和瑪格麗特·庫裡,這兩位年齡、經歷都截然不同的女演員,在《某種物質》中完成了一次精彩絕倫的“映象對決”。
黛米·摩爾,曾經的好萊塢“性感女神”,那些年少成名的作品,如今看來卻像是一種殘酷的諷刺。歲月的痕跡,讓她在好萊塢的星途逐漸暗淡,而她在片中飾演的伊麗莎白,也面臨著同樣的困境。這種角色與演員本身經歷的奇妙重疊,為影片增添了一份耐人尋味的現實感。
瑪格麗特·庫裡,新生代女演員中的佼佼者,她身上那種混合著天真與性感的氣質,讓她成爲了“The Substance”的完美化身。她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伊麗莎白內心深處最渴望卻又最恐懼的自己。這兩位女演員之間的對手戲,充滿了張力與火花。她們彼此吸引、彼此排斥、彼此爭鬥,將女性在面對衰老、慾望和自我認同時的複雜心理,演繹得淋漓盡致。
誰在操縱“美”?
《某種物質》並沒有止步於對個體“容貌焦慮”的展現,它更進一步,將矛頭指向了整個社會對“美”的病態追求和對女性的物化。
“The Substance”,這個能夠讓人“分裂”出完美自我的藥物,更像是一個充滿諷刺意味的隱喻。它象徵着那些爲了追求“美”而不惜一切代價的美容產品、整容手術,以及各種各樣試圖操控女性身體和價值觀的社會規訓。 黛米·摩爾在採訪中直言,希望觀眾能夠透過影片中那些赤裸裸的畫面,看到更深層的社會議題。
“我們應該反思,是誰在定義‘美’,又是誰在從中獲利?”片中有一幕,丹尼斯·奎德飾演的電視節目製作人,一邊大快朵頤地吃著蝦,一邊用輕蔑的語氣對黛米·摩爾說:“觀眾總是喜新厭舊,不用懷疑,到50歲,就沒搞頭了。”
這句話,如同鋒利的刀刃,將好萊塢,乃至整個社會對女性的殘酷評判標準,暴露無遺。而黛米·摩爾對這場戲的評價,也耐人尋味。她稱其為“整部電影中最暴力的場景”,因為“它赤裸裸地展現了男性對女性的物化和剝削”。
《某種物質》以一種近乎恐怖的方式,讓我們意識到,“美”的標準,從來都不是由女性自己定義的。而打破這種牢籠,纔是真正的解放。
“完美”的執念!
藝術果然來源於生活,而且還特麼是加了倍速播放的那種!電影裡那個能讓女主角分裂出年輕版本的“The Substance”,簡直就是對現實世界各種醫美手段的完美隱喻!
黃夏蕙、邵音音 想想那些年年“凍齡”的女明星們,她們臉上注射的玻尿酸、肉毒桿菌,可不就是現實版的“完美物質”嗎? 爲了對抗衰老,爲了留住所謂的“少女感”,她們前赴後繼地把自己送上手術檯,往臉上、身上扎針。
......說是追求美麗,倒不如說是被“美貌焦慮”這劑毒藥,控制了心智。更可悲的是,這種焦慮就像病毒一樣,從娛樂圈蔓延到了我們普通人身上。開啟手機,各種美顏軟體層出不窮,磨皮、瘦臉、大眼,恨不得直接給你換個頭!
我們一邊吐槽著明星“臉僵”、“網紅臉”,一邊又忍不住偷偷開啟濾鏡,P出一張“完美無瑕”的自拍。說到底,《某種物質/完美物質(港) / 懼裂(臺) 》不過是把現實生活中那些我們刻意迴避的真相,血淋淋地擺在了眼前。它讓我們看到,當“美”成爲了一種 obsessions,當我們爲了追求某種標準而迷失自我的時候,等待我們的,可能並不是美麗的天堂,而是萬劫不復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