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顏值就是王,那什麼樣的臉纔算好看呢?
今天要說的這部電影給我們講了一個反其道而行的故事。
電影裡的男主角不僅不是個帥哥,甚至可以說醜得出奇!
影片用另類的審醜美學狠狠擊打了"顏值至上"的偏見。
不同的男人/與衆不同的男人 / 非常男人(臺)
故事的主角愛德華從小患有神經纖維瘤病,導致面部嚴重畸形。
別說鏡頭前的演藝生涯,就連走在街上他都會遭遇旁人避之不及的冷漠眼神。
然而,他偏偏對"演員"這一職業充滿嚮往。
鄰居英格麗是唯一不嫌棄他的人,同時她還是一名編劇。
爲了追求英格麗的青睞,愛德華甚至去做了面部重塑手術。
從而獲得一張"正常"人的面孔。
隨後,他改名為"蓋",彷彿從此脫胎換骨,進入一個全新的生活狀態。
換臉之後,他以為自己能夠憑藉帥氣的外表順利開啟演員之路,並贏得英格麗的垂愛。
然而,真實的生活遠比他想象得要殘酷。
當蓋自信滿滿地站在英格麗面前時,卻發現她依然對他毫無興趣。
更戲劇性的是,英格麗竟然讓他戴上一個醜陋的面具演戲!
她愛的,依舊是那個"醜陋"的愛德華,而不是"帥氣"的蓋。
影片劇情隨之發生反轉。
儘管愛德華擁有了俊朗的外貌,卻逐漸失去了屬於自己的機會。
英格麗接連為他的試鏡設定障礙,甚至從他身邊挖來一位真正"符合"角色的演員。
這位演員患有面板纖維瘤病,由真實患有此病的演員亞當·皮爾森飾演。
亞當憑藉天然的"醜"詮釋了奧斯瓦爾德這個角色。
觀眾不僅被他的外貌震撼,更被他那種"醜而自信"的演繹折服。
電影中,愛德華在失去了原本的容貌後,也逐漸失去了自我。
而亞當·皮爾森飾演的奧斯瓦爾德,則用腫瘤帶來的外貌缺陷,讓角色充滿了張力和魅力。
他對自己的容貌毫不自卑,甚至在劇中表現得比誰都更加自信、張揚。
這種反差,讓觀眾思考:真正吸引人的是美貌,還是那份自信和勇氣?
更有意思的是,亞當在現實中也是一位極具天賦的演員。
他憑藉真實的長相和自信的表演,為觀眾呈現了另一種審美可能。
他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最佳配角提名,向世界證明顏值不是演員成功的唯一因素,甚至不一定是最重要的標準。
《不同的男人》不僅講述了一個醜陋男人的故事,更揭示了社會對外貌的苛刻與偏見。
電影讓我們看到,那些看似醜陋的人,也可以活得比誰都精彩。
亞當的表演風格鮮明,他以一種獨特的反派姿態展示了自信與優越感,將醜的元素轉化為一種"視覺衝擊",甚至一種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