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說過"黑色大麗花"嗎?
這是一個關於美麗、追夢與毀滅的故事。
一位美麗的年輕女人以極端的方式死去,卻成了一場世紀懸案的中心。
這個故事太離奇,太黑暗,幾乎像是電影裡的橋段。
今天要推薦的劇集是《我即黑夜》。
我即黑夜/我就是夜晚 / 我是黑夜 / 吾即黑夜 / 黑色的血緣 / 終有一天她會黯淡
但是,這個劇集最吸引小編的部分,就是喬治·霍代爾所牽涉的命案:黑色大麗花。
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場命案背後的真相。
1947年初的一個清晨,洛杉磯某個偏僻公園的路旁。
一位家庭主婦推著女兒散步,意外地發現了一具被擺放得極為怪異的"人體模型"。
那一刻,她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看到的其實是一個真正的、被肢解的人體。
受害人是23歲的伊麗莎白•安•肖特。
她生長在馬薩諸塞州的一個小鎮,是鎮上的美人。
青春時她心懷好萊塢夢想,渴望成為明星。
在20世紀40年代的洛杉磯,滿街都是這樣的年輕人。
只不過,身無分文的伊麗莎白,最終並未成名。
反倒因死亡成為焦點—而且是徹頭徹尾的黑色焦點。
她的屍體以極端殘酷的手法被分屍、血液被完全放幹,
甚至被人故意擺成一種讓人不寒而慄的姿勢。
她的一生都在追逐成為焦點,最後竟然在死亡中達成了心願。
只不過,這場"成名"以慘烈而黑暗的方式上演。
警方接到報警後,迅速趕到現場。
讓所有人窒息的是,那副慘白的屍體被攔腰截斷,殘忍地被做成了某種詭異的"標本"。
她的口角被切割成了一種詭異的笑容,身上多處傷痕累累,甚至被摘除了重要器官。
屍體的擺放充滿了性暗示意味。
彷彿是兇手在"創作"一件黑暗而病態的藝術品。
看到這些細節的人,恐怕一生都無法擺脫那種可怕的畫面。
很快,這起案件成爲了美國全國關注的焦點。
伊麗莎白的照片被印上了無數報紙的頭版頭條,人們都在關注著警方的一舉一動。
可令人大跌眼鏡的是,
在案發後不久,兇手竟然主動寄給媒體伊麗莎白的遺物。
包括她的身份證明、名片、信件等等。
兇手甚至在信中稱,會在三天後自首。
然而,到了約定時間,他並未出現。
反倒是寄來一封挑釁信件,聲稱"殺大麗花是正義的"。
20世紀40年代的洛杉磯,是一個光怪陸離、罪惡橫生的地方。
而這起案件的"最大嫌疑人"正是當時有名的醫生喬治•霍代爾。
霍代爾是個才華橫溢的天才,智商高達186,出身富貴家庭,年輕時便贏得名流圈的青睞。
然而,他的生活同樣充滿了詭異色彩:
流言稱他和多個情婦有染,甚至涉嫌性侵親生女兒,而他的家就坐落在伊麗莎白最後出現的地方不遠處。
警方曾對他進行監聽,居然記錄下他低聲說:"就算我殺了黑色大麗花,他們也證明不了什麼"。
只是苦於沒有確鑿的證據,警方無法將他定罪,最終眼睜睜看著他搬到亞洲。
霍代爾似乎永遠逃脫了這起命案的陰影。
直到1998年,他在異國因心臟病去世,帶走了許多真相。
這樁命案的影響,遠不止死亡本身。
美國媒體大肆報道,每天新花樣的細節層出不窮。
甚至有人假稱她的家人獲獎,以騙取獨家採訪。
伊麗莎白•安•肖特,這個命途多舛的年輕人,在死後成為"黑色大麗花"。
而這個綽號實際上根本不存在,是媒體杜撰的產物。
媒體不僅藉此掀起無盡的謠言和流言蜚語,還將她的生活完全扭曲,逐漸將她的死亡推向一種"都市傳奇"的地位。
72年過去,這起命案始終沒有真兇浮出水面,但關於它的故事卻像毒癮一樣吸引著後人。
它的故事一次次被搬上銀幕,成為《黑色大麗花》、《美國恐怖故事》等影視劇的靈感源泉。
伊麗莎白成爲了"黑色大麗花",被無數次重述、探討和消費。
而今,她的死彷彿已經與真相無關,成為美國曆史上不可磨滅的都市傳說。
這起案件不僅讓人看到一個年輕女性逐夢而付出的代價,也折射出媒體操控民眾情緒的黑暗手段。
無數無辜的女孩心懷明星夢,走上好萊塢的大道,而黑色大麗花的命運彷彿在提醒著她們—這個世界遠比你們想象得要危險得多。
"黑色大麗花"並不是單純的謀殺案,它背後包含了太多對社會、對人性的拷問。
兇手究竟是誰,或許已不再重要。
但這個故事依舊提醒人們:真相或許會被掩蓋,但有些故事卻將永遠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