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到了五十歲,還單身、沒孩子、沒錢,就是人生的徹底失敗。
但偏偏有人活出了不一樣的"失敗人生"。
最近的一部日劇火了,不少人感嘆:這纔是我夢想中的老年生活啊!
住宅區的兩人
故事的主角是兩位年過五十的女性,野枝和阿奈。
她們是從小玩到大的發小,住在東京郊外的一個老舊住宅區。
小時候,她們是鄰居,長大後各自離開,又因為種種原因回到這裏。
兩人都過得不算如意:
野枝從前是個學霸,讀到博士,卻只當上了兼職講師,收入少得可憐,還離過一次婚;
阿奈自由職業,做插畫師,曾經也風光過。
但時代變了,她的風格不再吃香,訂單越來越少。
生活挺落魄,但她們倒是"活明白了"。
兩人乾脆做了生活搭子:每天野枝來阿奈家蹭飯、喝咖啡、看綜藝,日子過得平平淡淡,卻有說有笑。
有人問,倆人住一起是不是同性伴侶啊?
野枝笑著說:"別誤會,我們就是單純的‘老友記’"。
人生最幸福的狀態:你很懂我,我也懂你
你能想象,認識五十年的朋友是什麼感覺嗎?
小時候玩過的泥巴、偷偷塞在書包裡的零食,她們一起經歷過;
青春期暗戀的物件,彼此都幫忙保密過;
比如,阿奈記得野枝第一次給喜歡的男生做巧克力,差點把廚房燒了,還跑來求救;
野枝也不忘調侃阿奈:"你當年暗戀我哥的樣子,真的太好笑了"。
對方總能挖出那些年少輕狂的小事,拿出來"鞭屍"。
明明是該臉紅的事,可因為是老朋友,反倒覺得有點好笑,有點溫暖。
兩個人的默契,不止是一起吐槽過去的黑歷史。
她們連追星、看劇這種小事,都像約好了似的同步。
看一百遍的經典電影,也能一起刷到凌晨;
聽著一首老歌,一個人唱前半句,另一個能立刻接上後半句。
這種懂彼此的感覺,太難得了。
生活中最好的關係,或許就是這樣:你說的話不用解釋太多,對方卻總能心領神會。
有人會覺得,兩人年過五十,沒孩子、沒老公,會不會覺得孤獨?
她們的回答很直白:"比起一個糟糕的伴侶,我們單身好多了"。
說起前任,兩人都經歷過一段"離譜的愛情":
阿奈曾被"第一任男友"騙得團團轉,後來才發現,自己居然不知不覺成了"小三"。
對方不僅騙她,還腳踩好幾只船。
阿奈提到這事時,表情毫無波瀾,甚至帶著點自嘲的笑意:"幸虧早發現,不然浪費時間浪費感情"。
野枝也沒好到哪兒去。
她嫁過一個媽寶男,婆婆總愛插手小兩口的事,連臥室都擅自裝修。
離婚後,她輕鬆感嘆:"總算是解脫了"。
有意思的是,過去那些讓人難以釋懷的失敗,現在都變成了兩人間的笑話。
阿奈調侃野枝:"你結婚那天哭得那麼感動,真是浪費了我的假睫毛"。
野枝不甘示弱:"我可記得你當時還嚷著要跟我老公對幹呢"!
她們邊笑邊吐槽,好像婚姻失敗也沒什麼大不了,生活還得繼續。
兩人不止不為婚姻失敗煩惱,連年齡焦慮都沒有。
她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我們還有幾十年可以活,幹嘛現在就開始慌"?
對她們來說,生活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
她們不羨慕別人有車有房,也不覺得單身是什麼問題。
一個人吃飯會無聊?
沒關係,搭個夥一起吃就行;
沒人陪聊天?鄰里之間串個門就夠了。
她們還喜歡去釣魚,看日出,偶爾吐槽一下生活裡的小煩惱。
有網友評價她們的生活:"這就是不婚不育、住在熟悉小區的最佳模板吧"!
確實,她們活得鬆弛、自在,不為別人的目光左右,也不被社會的標準綁架。
《住宅區的兩人》最打動人的,除了兩位老友的日常,還有這個老舊小區裡的鄰里關係。
這裏的人,看起來有點多管閒事,但其實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關心別人。
比如,一個獨居老人家裏紗窗壞了,野枝和阿奈上門幫忙修理;
又比如,一個單親爸爸不會教女兒生理課,阿奈主動承擔青春期顧問的角色;
甚至,一個帶著阿爾茨海默症母親的男人,因為社羣的陪伴,才終於鬆了一口氣。
這群人像是一張網,把那些可能孤獨的個人接住了。
他們偶爾會有些邊界模糊的小事,比如討論別人穿的衣服會不會太薄,但出發點不是惡意,而是關心。
現代生活裡,很多人都和鄰居形同陌路,哪怕是同一個電梯上下,也互不打招呼。
人們以為彼此互不干涉是種自由,卻忘了,孤立的生活往往更容易陷入困境。
野枝和阿奈或許沒房沒車、收入微薄,但她們卻告訴我們一個事實:
人生的幸福,不是靠外界的成功定義的,而是來自於"有人懂你,有人陪你"。
失敗不可怕,只要還有陪伴,還有希望,生活就能發光。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