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泰國科幻劇引發了不小的關注。
網飛製作,科幻題材,再加上泰國本土特色,怎麼看都是個值得期待的作品。
但看完四集後,大家的評價卻呈兩極分化。
有人說它探討社會議題很大膽,也有人覺得它就是披了科幻的外衣來賣情懷的"假貨"。
今天,我們就來細聊這四集各自的表現。
未來與我
第一集:害群之馬
這集的核心圍繞男主和"女友"之間的情感展開。
背景設定是未來的科技可以透過克隆技術來實現性別轉變,聽上去是不是很酷?
但故事並沒有走純粹的"科技拯救愛情"路線,而是加入了更多倫理與情感的探討。
整集看下來,最觸動人的點其實不是科技的酷炫,而是男主對女友"做自己"的那份全力支援。
無論是克隆技術的風險,還是身體的變化,他的態度始終都是"你想做什麼,我都陪著你"。
這種細膩的情感讓人不得不動容。
但反轉來了,結局突然丟擲一個讓人五味雜陳的轉折。
你以為是溫馨的愛情劇,卻突然多了幾分諷刺的意味。
雖然不少人覺得這種安排有些故弄玄虛。
但另一方面,這樣的表達方式,更真實也更震撼。
第二集:天堂
要說四集中最有爭議的一集,那非《天堂》莫屬。
表面上,這集講的是女主從個人經歷出發,研發了一款"x愛機器人"。
但深挖下去,這其實是一場個人和社會、道德與法律的博弈。
女主從小就生活在充滿壓迫感的環境中。
成年後依舊面對不公,她選擇透過技術來改變命運。
可是,面對社會偏見和法律制裁,她的堅持並沒有換來理想的結果。
尤其是結尾。
女主一出獄就突然變得"正能量",讓人感覺劇情處理得過於潦草,彷彿導演怕得罪誰似的,硬生生加了一層和解的濾鏡。
不過,這集大膽地觸碰了"性"與"自由"的邊界。
在許多國家,這種題材幾乎是禁區。
單憑這一點,就能感受到泰國影視創作者的野心。
第三集:佛陀流量
整部劇裡,這一集的完成度可以說是最高的。
故事將背景設定在未來,探討一個新奇的概念:電子功德。
大致意思是,你可以透過購買"功德"來為自己或親人積攢"好報"。
而這套系統由人工智慧"佛陀"管理。
這個設定放在宗教盛行的泰國,再合適不過。
它不僅折射了現代社會對"功德"的片面理解,也巧妙地諷刺了科技商品化的極端後果。
當人們將信仰寄託在資料上時,靈魂是否也成了一種商品?
劇情的推進也很抓人,一方面是人們對"電子佛陀"的狂熱信仰,
另一方面是系統的漏洞逐漸顯現。
當技術失控時,它將如何影響人性和道德?
儘管也存在一些邏輯上的小問題,但整體觀感很不錯,確實是全劇中最值得一看的部分。
第四集:章魚女孩
作為壓軸的一集,這集顯得有些平淡無奇。
故事發生在全球降雨不斷的未來世界,兩個小女孩在這種極端環境下展開了生存冒險。
一開始,設定看起來頗有新意:人類因長時間生活在雨水中,對晴天竟然產生了"不適應",
甚至需要昂貴的疫苗來生存。
但隨著劇情展開,這種天災逐漸變成了單純的氣候反常,沒有更多的社會隱喻或者延展性。
結尾更是強行反轉:雨停了,天晴了,但問題並沒有真正解決,反而以另一種形式加劇了危機。
這種處理方式雖然想營造一種"警示未來"的氛圍,但卻少了情節上的張力和邏輯鋪墊。
唯一的亮點可能是兩位小演員的精彩表演,給平淡的劇情增添了些許亮色。
整部劇看下來,四集都選擇了非常"泰國化"的社會議題,分別涉及性別認同、賣淫合法化、宗教信仰和氣候危機。
這種聚焦現實的做法讓它有別於傳統科幻,更像是一部社會議題的討論集。
但問題也很明顯:劇情普遍深度不足,許多內容點到為止,沒有細細挖掘,反而顯得有些流於形式。
儘管如此,這部劇在當下影視環境中依然值得一看。
它至少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讓我們看到泰國影視工業在探索更多可能性。
或許它並不完美,但它的出現,無疑是值得肯定的嘗試。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