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日,香港上映了一部老年同性題材的劇情片。
該片不僅入圍了24年的金馬獎,也獲得7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電影獎。
在豆瓣上拿下8.1的分數,登上2024年豆瓣評分最高愛情片榜。
剛開始看預告片就很想看,最近終於有時間拉片。
看完就迫不及待想跟大家分享了。
隱忍、溫情、美好、冷漠、團結、薄涼。
這些矛盾但又十分扎眼的詞彙,組成了這部老年同志片。
它就是楊曜愷導演的:
《從今以後》
它是一個悲劇故事。
但我們絕不能僅僅只是把它當做悲劇,因為影片更想觀眾懂得,人在還沒有遭遇變故時,就需要防範於未然。
需要努力看管和珍視自己生命中重要的東西,不論是情感,還是房子。
故事開始,是一場溫馨的中秋家宴。
相依相伴30多年的老年拉拉情侶Pat和Angie在今年的中秋節,像往常一樣,邀請Pat的大哥大嫂一家人來家中做客。
他們關係真的很好。
和諧地吃飯聊天,愉快地做著飯後遊戲,等聚會散場,Pat還會細心地叮囑侄子的女朋友,歡迎她下次再來,並隨手給侄子錢,讓他去修理出事故的車。
連那部用於經營生計的車,都是Pat和Angie 支援的。
可是,善良好客的Pat竟在那個圓滿的中秋夜溘然長逝,只留下Angie獨自悲傷。
在愛人離開後,Angie和Pat的家人第一次有了巨大的分歧。
他們對先是Pat骨灰的去處有了爭端。
Angie希望按照愛人的遺願海葬,而大哥一家卻聽通道士的一番話,說Pat海葬的話會影響後人氣運。
在現實的利益面前,Angie的堅持變得無禮且無意義。
前面的中秋家宴有多圓滿,後來的爭辯就有多薄涼。
最終,Pat還是裝進了骨灰罈,在某一個壁龕裡安置。
接下來就是遺產的問題了。
他們都想要Angie和Pat的那處房產,可是一開始誰也不說出口,只是默默地算計著。
侄女想要Angie把房賣掉,分成四份。
侄子想用房子留住女友。
大哥想要把房子給兒子結婚生小孩用,大嫂是唯一一個正常人,但是卻只信迷信。
難怪開篇中秋節的聚會,有一點怪異的苗頭。
現在想來,那時大家只是麵和心不和罷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九九。
當Angie說出那句“不過大家都知道,我們會在那個房子住到老”,但無人迴應時,觀眾就意識到了,事情並不簡單。
大家都知道的事,是什麼事?
沒有白紙黑字地寫下來,沒有經過法律認證,都是口頭白話。
即使在一起30年的伴侶相濡以沫,但不受法律保護的關係,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那些所謂的“家人”還是選擇了將Angie趕走。
或許不是“一家人”的情分太薄弱,而是自始至終,伴侶的家人就沒有把Angie當做是一家人。
這部電影並不是一個簡單的講述老年拉拉情侶中的一方去世後,那一方的家人來爭奪遺產的故事,而是告訴我們,中老年同志在失去伴侶或賴以生存的房子以後,所面臨的困境。
除了經濟壓力,還有情感困惑。
在一方去世後,相伴三十多年的足以稱為家人的人,到底是抵不過血緣上的家人。
連法律也站在親緣的那一側,那還有什麼公平可言。
同性情侶如果沒有在海外那些承認同性婚姻的地區或國家取得結婚證書,也不可能像異性伴侶一樣以事實婚姻為依據,去爭取自己的權益。
那麼她們要走的路,就真的很長。
在爭奪房子的過程中,大家沒有聲嘶力竭地爭吵,只是冷漠地籌謀,平和的畫面更顯每個人的自私。
當然,電影中也側寫了許多現代香港人的生存不易,寸土寸金,房價高得離譜但工作卻又不那麼好做,一家人擠在逼仄的鴿子籠,壓抑得連性生活都沒有了。
所以當巨大的利益擺在眼前,人人都想要分一杯羹,都想透過肖想不屬於他們的房子來改變現狀。
這是很無奈的事,這也是人性經不過考驗。
幫扶大哥一家許久的Pat大概不會相信,當她走後,她的家人並不會像接納她一樣接納Angie。
這就是幻想抵不過現實。
好了,言歸正傳。這是一部十分推薦的電影,不管是從情感的角度,或是普法的角度,相信你總會有收穫。
看完一起來討論吧,讓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句臺詞,或者那個情節。
舊片新知,常看常新。
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