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2月9日深夜,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達勒姆市,一通急促的報警電話劃破夜空的沉寂。
"快來,我的妻子…..她摔下樓梯了…"。
電話那頭的男子聲音急促,混雜著驚恐與慌亂。
五分鐘後,警方再次接到這名男子的電話。
這一次,他的語氣已近乎崩潰。
"她不呼吸了,求求你們快點"!
然而,就在警員試圖進一步瞭解情況時,電話被匆匆結束通話。
警察抵達現場後,屋內瀰漫着濃烈的血腥味。
客廳一側,男子低垂著頭,雙手抱住額頭,似乎已經崩潰。
不遠處的樓梯口,妻子仰面倒在地上,早已無生命跡象。
牆壁、扶手、地板上濺滿斑駁的血跡。
男人的解釋很簡單—他的妻子喝醉了,不慎從樓梯上摔落,頭部重創致死。
但警方敏銳地察覺到,這場"意外"並沒有那麼簡單。
屍體表面的傷口,細微但致命。
死者身上佈滿了超過30處外傷,尤其是頭部,後腦竟然有7道深深的撕裂傷。
可奇怪的是,她的顱骨竟然沒有任何骨折。
樓梯摔落,真的能造成這樣的傷勢嗎?
更令人費解的是,警方在臥室發現了一個使用過的避孕套。
然而,調查顯示,夫妻二人當晚是在泳池邊飲酒,期間並沒有外人進入屋內。
換句話說,唯一可能出現在案發現場的"第三者",只能是案發前後就在家中的這名丈夫。
難道,這是一場精心掩蓋的謀殺?
階梯之間/樓梯
男人名叫邁克爾•彼得森,一名退伍軍人。
戰後成為小說家,曾因暢銷書聲名鵲起。
他的妻子凱瑟琳,則是事業有成的女強人,在知名跨國公司擔任高管。
二人共同養育著五個孩子。
表面看來,這是一個和睦幸福的家庭。
但這個表象,正隨著調查的深入,一點點崩塌。
警方在彼得森的電腦裡發現了大量同性色情圖片,甚至還有他與男性妓院的聯絡記錄。
面對審訊,他最終承認,自己是雙性戀,並且在婚後與多名男性有染。
警方推測,凱瑟琳可能在得知真相後憤怒質問。
彼得森在爭執過程中,情緒失控,舉起鈍器,重擊妻子頭部。
然而,這一切只是推測,警方需要更確鑿的證據。
就在警方一籌莫展之際,一通來自德國的電話,將案件推進了一個全新的方向。
電話另一端,是彼得森養女的親屬。
她的語氣同樣帶著壓抑的憤怒與恐懼:"你們知道嗎?二十年前,我的妹妹也是從樓梯上摔下來死的"。
更令人不寒而慄的是,她的死狀,與凱瑟琳幾乎一模一樣:同樣是樓梯跌落,同樣是頭部重創致死。
不同的是,那起事件當年被認定為"意外"。
彼得森在她去世後,收養了她的兩個女兒,並順利繼承了她的遺產。
這還是巧合嗎?
警方決定開棺驗屍。
經過法醫鑑定,結果令人震驚:死者的顱內沒有任何動脈瘤病變的跡象。
換句話說,她並沒有因病突然暈倒,而是"意外"摔下樓梯。
兩起案件,兩名女性,從同樣的樓梯跌落,同樣的死亡方式。
難道,彼得森的身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真相?
面對接連浮現的不利證據,彼得森請來了頂級辯護律師大衛•魯道夫。
這位律師以高超的庭審技巧聞名,甚至曾成功為臭名昭著的殺人犯脫罪。
他極力推翻警方對彼得森的指控,指出:
彼得森與凱瑟琳的關係一直很好,沒有殺妻動機;
現場找到的"作案兇器":火鉗上根本沒有血跡,且落滿灰塵,顯然長期未被使用;
法醫李昌鈺博士經過現場分析,認為血跡模式更符合意外跌落,而非蓄意謀殺。
但,陪審團卻更傾向於檢方的觀點。
在長達四個月的庭審後,彼得森被判一級謀殺罪名成立,人獄終身。
案件,似乎塵埃落定。
然而,八年後,案件再次迎來驚天反轉。
當年負責案件的調查員,被揭發存在嚴重的證據造假行為。
面對新的證據,法院不得不重新審視判決。
彼得森最終與檢方達成"艾佛德認罪協議":他承認檢方有足夠證據定罪,但並不承認自己殺害了妻子。
彼得森獲釋,但必須佩戴電子監控腳環。
至此,這起案件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具爭議的懸案之一。
警方、律師、法醫、彼得森本人,各執一詞,真相依舊撲朔迷離。
他,到底是無辜的丈夫,還是隱藏了二十年的殺人惡魔?
無人得知。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