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愛的一類犯罪劇,
探案的刺激與懸疑感可以互為抵消,
大衛·芬奇執導了本劇的前兩集和最後兩集,
衆所周知他最擅長“拍攝變態”,
巧的是,這也是全劇最精彩的部分。
它就是美劇——《心靈獵人/破案神探(港/臺) / 讀心神探 / 心理神探 / 心靈獵手》
這部劇正是關於最變態的連環殺人犯。
你敢相信嗎?這部劇裡那些讓人毛骨悚然、毫無頭緒的案件,居然都是真實發生過的!它改編自前 FBI 探員約翰・道格拉斯的小說《心理神探:美國聯邦調查局系列犯罪破案揭秘》 ,把現實中的罪案原原本本地搬到了熒幕上。
故事設定在 20 世紀 70 年代末的美國,那時候的犯罪學和心理學,在警方和 FBI 的日常工作裡,基本屬於小透明,沒啥存在感。
大家查案還是老一套,不太在意罪犯為啥犯罪,心裏到底在想啥。
可咱們的主角 FBI 犯罪學講師霍頓,還有探員比爾、溫蒂博士,他們不信邪,偏要在追蹤連環殺人案的同時,深入研究犯罪心理,這在當時可算是開闢了一條全新的道路。
他們從最開始的摸索嘗試,到慢慢總結出一套犯罪心理側寫的方法,過程別提多精彩了 。
在劇裡,有一起特別讓人揪心的舊金山山灣系列兇殺案。
好幾個月的時間裏,先後有七個白人女子慘遭毒手,作案手法極其殘忍,場面慘不忍睹。
霍頓他們仔細研究每一個犯罪現場的細節,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從兇手的作案手法、受害者的特徵,一點點拼湊出兇手的形象。
霍頓給出了這樣的側寫:兇手性格內向,沒自信,不敢和受害者交流,很可能有語言障礙,因為他總是從背後突襲,還反覆刺扎受害者;
他沒有特定的被害者挑選標準,也沒有強姦行為,作案前可能受到了什麼刺激;
兇手是白人,很可能從事藍領工作,像機械操作或者工廠體力活;
而且他作案效率高,還能躲開警方追捕,年齡大概在 32 到 36 歲之間,智商估計遠超常人。
當時很多人對這個側寫將信將疑,覺得太玄乎了。
但事實證明,霍頓他們的分析太牛了 !
兇手戴維在又一次作案時,一個不小心留下了活口。
這可把警方樂壞了,破案的速度一下子就提起來了,沒費多大勁就把戴維給抓住了。
他媽媽特別強勢,經常體罰他,爸爸呢,也不咋關心他,還老是在感情上虐待他。
再加上他嚴重口吃,從小就被周圍的人捉弄、嘲笑。
長期在這樣的環境裡,他心裏的怨恨和不滿越積越多,慢慢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從他小時候殘害小動物,就能看出他心理已經出現問題了。
成年之後,這些負面情緒徹底爆發,轉化成了難以控制的脾氣和性衝動。
當時側寫裡提到的 “緊張性刺激”,原來是他孩子剛出生,婚姻關係又緊張,這些壓力一下子把他給壓垮了,成了他犯罪的導火索。
之前大家對犯罪心理側寫這事兒,要麼不理解,要麼覺得不靠譜,經過這一遭,全都心服口服 。FBI 局長一看,這方法行啊,1978 年就正式批准行為科學科的教官,專門提供心理側寫諮詢服務。
這劇的真實,真不是隨便說說。劇情是真的,選角也特別還原真實人物。
這種高度還原,讓整個劇的真實感直接拉滿,每看一集,都像是在翻閱真實的犯罪檔案 。
這部劇一共兩季,每一季的評分都在 8.8 分以上,妥妥的高分神劇!
喜歡犯罪懸疑題材的朋友,千萬別錯過,趕緊下載看起來!
保證你一看就被深深吸引,沉浸在緊張刺激的劇情裡無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