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一邊嫌棄偶像劇太假,一邊又暗戳戳希望自己也能撞上點浪漫劇情?
最近有部網飛出品的臺劇,像個愣頭青,硬擠進甜膩膩的螢幕堆裡。
把"從此幸福快樂"的濾鏡砸了個稀巴爛。
它不給你撒糖,也不讓你痛快嗨到底。
反而有點苦澀,可就是這種味道,勾得人停不下來。
童話故事下集
故事繞著宜玲和老公學友展開。
他倆結婚三年,外人眼裏就是天造地設的模範夫妻。
學友長得帥,性格軟乎乎,賺錢還一把好手,連拌嘴都不帶還擊的,活脫脫偶像劇男主模板。
可惜,現實不是劇,婚姻也不是搬進粉紅城堡那麼簡單。
宜玲婚前的日子像童話的前半段,老公還是個貼心小棉襖。
可婚後日子一久,生活就開始露出爪子。
她每天被瑣碎折騰得頭暈眼花。
有次清點兩人的存款,她攢的錢連學友一半都不到。
網上當"賢妻"會被群嘲,但現實裡誰不想要個能扛經濟大梁的伴兒?
問題是,她沒資本換個大房子,只能跟公婆窩在一個屋裏,連獨處的縫隙都沒有。
婆婆是個奇葩,拿煮飯的鍋燙內褲不算,還跟兒子共用筷子吃東西。
家裏搞個祠堂唸咒,大半夜跑進來扔垃圾,完全不管小兩口在幹嘛。
有回她還喊著:"宜玲,這些袋子你不要了啊"。
硬把人從睡夢裏拽起來。
宜玲滿頭霧水:為啥上學時男女都捲成績,社會卻逼女生往家裏鑽?
為啥生孩子那麼危險,卻沒人敢提一句?
為啥婆婆嘴上說"男孩女孩都行",背地裏卻攛掇小孩想要弟弟?
婚姻這玩意兒,越過越讓宜玲摸不著頭腦。
沒人提醒她,婚後不是童話ending,而是得在人前擠出幸福的假笑,哪怕心裏早累癱了。
學友送她樂高花,她感動得不行。
他記得結婚紀念日,她能樂一整天。
可更多時候,婚姻是水槽裡泡著的髒盤子,喊學友收拾,他永遠一句"等下",然後等成世紀末。
碗沒洗,剩飯隨便塞冰箱,湯灑了一地,他還振振有詞:"我沒瞧見啊"。
劇情拐了個大彎,生育成了導火索。
宜玲本來想丁克,可婆婆催得她連喘氣都費勁。
她認了命,灌下一碗碗寡淡雞湯,肚子卻沒反應。
去醫院一查,她沒毛病,學友卻查出無精症。
以前是主動不生,現在是被動沒得選。
這滋味像被人搶了遙控器,心裏的彆扭勁兒蹭蹭往上漲。
結婚三年,兩人都開始躁動了。
這時候,男二女二跳出來刷存在感。
曾敬驊演的小鮮肉奶狗,帥得讓人心跳漏拍;
姚愛甯演的單身媽媽,又颯又有味。
宜玲閒得慌,下了個交友APP,號稱能挖出"靈魂伴侶"。
結果奶狗跟APP上聊得正起勁的陌生人氣質撞車。
她激動得想:不會這麼狗血吧?
另一邊,學友的公司來了個單身媽媽同事,話裡話外全是暗示:"我兒子超喜歡你"。
套路直白得像傻瓜教程。
編劇可真敢下手,把婚姻的死結擺出來,還給兩口子一人扔了條岔路。
宜玲嚮往自由,想找回心跳,想逃出公婆的圍城。
小奶狗青春逼人,初戀也在公司晃盪,每條路都比現在誘人。
而學友這邊,想安穩,想孩子,還有個急著抱孫的媽。
精神出軌的戲碼就這麼拉開了,臺劇的抓馬味全在這兒。
宜玲身邊的男人沒生育bug,也不用擠在老宅,選誰都像解藥。
可惜,這劇沒打算讓你嗨。
結局炸了,評分7.1,罵聲一片。
宜玲沒跟奶狗跑,也沒投奔初戀,最後回了家。
婆婆莫名其妙同意他們搬出去,無精症讓丁克順水推舟。
最狗血的是,APP上的"靈魂伴侶"不是奶狗,是學友。
他瞅見宜玲的賬號,搞了個夫妻小驚喜。
觀眾氣炸了,等著女主翻身仗,結果來了個平淡大和解?
網上罵聲一片:"假爽劇",恨不得衝進去扇醒宜玲。
我看完也一臉懵。
劇裡有句話戳中我:"結婚不是幸福滿格,而是得自己去找幸福的路"。
宜玲選了回頭,選了平穩,選了從泥潭裏爬出來試試別的可能性。
有人覺得她沒種,有人覺得她瞎折騰,可這不就是你我都撞過的牆嗎?
這劇不解氣,不夠味,但它像個破鏡子,映出我們對生活、對感情的糾結。
你可以噴它狗血,可以嫌它軟,但它扔下的迴響,比任何快餐劇都耐嚼。
人生不是偶像劇,也不是三分鐘短影片。
真正的戲份,是你摔倒了還能爬起來接著跑。
至於跑哪去,只有你自己說得清。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