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飛耗資3.2億美元打造,由羅素兄弟執導,“小11”、“星爵”等主演的王炸陣容大片《電幻國度/電力之州》已上線。
《電幻國度/電力之州》設定在一個反烏托邦的末日圖景。
鏽蝕的戰爭機甲與褪色的快餐廣告牌相互依偎,虛擬現實頭盔像寄生藤蔓纏繞著植物人般的軀體。
若干年前,機器人起Y受到的人類腦機大軍的平叛,從而剩餘機器人被關進了荒漠中。
在這個談“機器人”色變的世界。
偶然間,一個卡通造型的機器人科斯莫,找到少女米歇爾(米莉·波比·布朗 飾),聲稱是她的弟弟,踏上了尋親的公路之旅。
在旅途中,他們遇上嘴炮走私犯濟慈(克里斯·帕拉特 飾)和會變形的戰鬥機器人赫爾曼,組成奇葩小隊。
他們在腦機軍隊的追殺下無意中闖進了一個反烏托邦的世界。
於是,他們又帶著機器人軍團的領袖花生叔叔,以及一個棒球機器人,一個郵差小姐,就這樣,7位“人機”踏上了這段公路的冒險之旅。
電影以驚人的視覺重構復刻了世紀末的科技焦慮,當人類在神經脈衝構建的虛擬天堂中沉淪,覺醒的機器人族群卻淪為戰敗的流放者。
與西蒙·斯塔倫哈格原著詩意的留白不同,羅素兄弟選擇了爆米花電影的經典配方:“星爵”飾演的痞氣傭兵貢獻美式插科打諢,安東尼·麥基配音的戰鬥機器人自帶漫威式嘴炮,就連最終決戰都伴隨著《星球大戰》般恢弘的配樂。
於是這部花費了3.2億美元的電影,呈現了900個特效鏡頭構建的機械軍團,以及霓虹與鐵鏽交織的未來廢土美學,在視覺效果上確實無可挑剔。
但形式與核心的割裂始終如影隨形。
當米歇爾最終戴上曾令她深惡痛絕的VR裝置,與意識上傳的兄長在資料洪流中訣別時,電影試圖探討的科技倫理命題,已被爆炸與槍戰稀釋成淺白的說教。
布朗演繹的倔強少女本應是敘事核心,卻不得不在冷幽默與機器人打鬥中退居二線。
那些本應震顫人心的時刻——比如荒漠夜晚人類與機械生命共賞動畫片的微妙溫情,最終湮沒在好萊塢工業流水線的轟鳴中。
這部充滿悖論的作品,如同片中那個頂著巨大頭顱的科斯莫機器人,精緻外殼下藏著過時的驅動系統。
它既是對《銀翼殺手》式哲學追問的拙劣模仿,也是對《頭號玩家/玩家一號 / 挑戰者1號(港) / 一級玩家(臺) / 一號玩家》懷舊美學的升級復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