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尼·德普時隔27年再度執筒。
傳記片《莫迪:瘋狂之翼上的三天/莫迪/莫迪利亞尼/阿梅代奧·莫迪利亞尼》,將鏡頭對準了義大利傳奇畫家阿梅代奧·莫迪利亞尼(裡卡多·斯卡馬西奧 飾)生命中最動盪的三天。
影片以1916年戰火籠罩的巴黎為背景,聚焦這位生前潦倒的天才如何在藝術理想與現實困境中掙扎。
故事從莫迪在咖啡館為客人畫速寫肖像展開。
他因嘲諷一位附庸風雅的顧客引發衝突,砸碎玻璃後與警察上演了一場黑白默片式的追逐戲碼。
身無分文的他投奔情人比阿特麗斯·黑斯廷斯(安東尼婭·德斯普拉特 飾)——一位犀利的女作家兼藝術評論家,卻因創作分歧被拒之門外。
隨後,他混跡於蒙馬特街區,與放浪形骸的畫家好友莫里斯·烏特里洛(布魯諾·古埃裡 飾)、柴姆·蘇丁(瑞安·麥克帕蘭德 飾)縱酒狂歡,三人組成了巴黎藝術圈的"瘋狂三人組"。
這72小時裡,莫迪不斷被死亡幻象糾纏:咳血的肺結核症狀、街頭徵兵隊伍的血腥畫面、象徵厄運的烏鴉群......
與此同時,他的藝術經紀人利奧波德(斯蒂芬·格雷厄姆 飾)竭力為他爭取機會,最終促成與美國收藏家甘納特(阿爾·帕西諾 飾)的會面。
這場可能改變命運的會面前夜,莫迪與黑斯廷斯爆發激烈爭吵,兩人在藥物作用下陷入意識流般的癲狂。
次日,當他帶著畫作直麵甘納特時,卻因對方對藝術的商業評判徹底失控。
德普試圖透過這部作品致敬被時代低估的藝術家,但影片最終呈現的仍是傳記片的常規套路。
影片視覺風格混雜:開場的無聲喜劇橋段、迷幻場景的膠片顆粒質感、突然插入的搖滾樂片段,顯露出德普的個性化嘗試。
但整體美學仍停留在對"貧困藝術"的浪漫化想象——灰褐色調、破舊畫室、酒館霓虹,這些符號堆砌未能真正觸及藝術創作的本質。
斯卡馬西奧的表演在狂放與脆弱間切換,尤其與德斯普拉特的對手戲充滿火花,後者塑造的黑斯廷斯跳出了"繆斯女神"的刻板框架,展現出獨立女性的智性魅力。
阿爾·帕西諾的客串成為意外亮點,他飾演的收藏家短短几場戲便勾勒出藝術市場的虛偽。
其實這並不是德普第一次導演電影,此前,他曾執導過一部劇情片《英雄少年曆險記/捨生七日(臺)》,但十分青澀,這次,他的導演技法雖然更加成熟,但依然困在"天才崇拜"的窠臼中。
當莫迪對著甘納特怒吼"你的力量在錢包裡,品味在屁股裡"時,銀幕內外都在重複那個老問題:藝術究竟該為誰而生?
可惜,這部電影給出的答案,並不比它批判的物件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