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有聲音嗎?
在300英尺深的北海海底,它是無聲的。
克里斯·萊蒙斯的氧氣表正以一種殘忍的穩定節奏倒數,指標離零點越來越近。
他的頭燈發出的微光,被海水扭曲成一縷虛弱的光帶,勉強照亮近在咫尺的潛水服。
他的呼吸聲,起初急促,如今沉重。
每一次肺部的擴張和收縮,都在提醒他:空氣正在耗盡,而深海無動於衷。
他能聽到自己的心跳,比秒針更清晰。
然後,耳機裡傳來一個聲音。
"克里斯,聽得到嗎?迴應一下"。
他張嘴,氣泡在黑暗中破碎,卻發不出聲音。
這就是死前的感覺嗎?
最後的呼吸/窒息倒數(臺)
如果你要描繪人類真正的孤獨,那就把他扔進大海。
五個小時前,克里斯和他的團隊按照計劃潛入北海深處,去維修一處海底管線。
任務嚴謹且例行,所有引數都在掌控之中。
氧氣充足,裝置正常,母船上的技術員時刻監測著他們的狀態。
可沒人預料到危險的到來。
忽然,母船出現告警。
下一秒,連線潛水鐘的繫繩突遭拉扯,
然後,斷裂。
克里斯感覺自己的身體瞬間被甩向黑暗,安全繩從腰側脫落,耳機裡的呼叫聲越來越遠。
他的隊友在喊他的名字,他拼命想回應,可海水吞噬了一切聲音。
人類的求救訊號,對深海來說毫無意義。
海底沒有方向,只有黑暗的深淵。
四周的水壓像一隻無形的手,慢慢地擠壓著他的肺。
他的大腦本能地運算著自己的處境:
通訊斷絕,
方向迷失,
氧氣不足,
體溫下降。
他必須活下去。
他拼命讓自己冷靜,控制呼吸頻率:氧氣的消耗和慌亂成正比,他必須維持理智。
可他的手指開始發麻,大腦的每個細胞都在尖叫:
"快做點什麼!你沒有時間了"!
他試圖調整位置,尋找任何可依附的結構,可漆黑的海底什麼都沒有。
絕對的黑暗,絕對的沉默。
世界只剩下他自己,和不斷倒計時的氧氣表。
"克里斯!聽得到嗎?我們在找你"!
他的耳機裡突然傳來鄧肯·奧爾科克的聲音。
他們找到了他的位置。
他想回答,想向光亮游去,可身體已經不聽使喚。
他的眼皮沉重得像被灌了鉛。
氧氣表上的指標,緩緩落在0的位置。
他閉上了眼睛......
克里斯睜開眼睛時,他已經回到了母船。
隊友的臉出現在他上方,他們圍在他身邊。
他的手指顫抖,身體像是還留在水下一樣寒冷。
他活下來了。
母船的燈光刺眼而溫暖,外面的海洋仍在翻涌,深不可測的黑暗吞噬著一切聲音。
可他知道,自己已不再是同一個人。
他看見了深淵,而深淵也曾凝視他。
看完這部電影,我花了很長時間消化它帶來的窒息感。
如果你曾經一個人待在空曠的房間裡,感受過絕對的靜謐。
那你應該知道,人類是無法忍受徹底的孤獨的。
而深海,就是那種孤獨的終極形態:沒有光,沒有聲音,沒有時間概念,甚至連呼吸的權利都可能隨時被剝奪。
這部電影並不是一場簡單的海難,而是一場關於生存意志的實驗。
我們總以為,死亡是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可有時候,它只是一個氧氣表上的緩慢倒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