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漫威第五階段的開篇之作,《美國隊長4:美麗新世界/美國隊長4:勇敢新世界(港) / 美國隊長:無畏新世界(臺)》將故事背景設定在“爍滅”事件後的混亂世界。
新任美國隊長山姆·威爾遜(安東尼·麥凱飾)接過史蒂夫·羅傑斯的盾牌後,首次以獨立身份直麵全球危機。
不過影片上映後反響極差,豆瓣評分一路下跌,目前只有5分,是MCU歷史最差!
而在國內的票房也是少得可憐,《美隊4》的累計總票房,還比不過《哪吒2》週末一天的票房。
此前BBC曾釋出一篇文章,將《美隊4》在中國票房遇冷歸咎於《哪吒2》的爆火,稱這讓大家抵制了《美隊4》這部影片。
這樣的說法可是太酸了,實際上,漫威目前的打法已經不新奇,真正要讓觀眾買單,還是要多在劇情和製作上下功夫。
《美隊4》恰恰就是最大的反例。
故事主線圍繞稀缺資源“艾德曼合金”展開:日本在天神島發現唯一礦藏後,全球勢力陷入爭奪。
新任美國總統羅斯(哈里森·福特飾)派遣山姆奪回樣本,卻在白宮峰會上遭遇刺殺陰謀。
隨著調查深入,山姆發現幕後黑手竟是伽馬射線變異的天才罪犯“首腦”塞繆爾·斯登(蒂姆·布雷克·尼爾森飾)。
這位蟄伏多年的反派透過精密算計挑動國際爭端,試圖摧毀現有秩序。
最終,山姆與變異為紅浩克的羅斯總統展開對決,在信念與力量的碰撞中守護正義。
儘管頂著“美國隊長”的招牌,本片卻陷入身份迷失的困局。
作為MCU首部黑人隊長,其核心矛盾竟圍繞羅斯總統與反派的權力遊戲展開。
山姆更像是被劇情推著走的旁觀者,而非真正的主角。
這種敘事重心的偏移,讓影片被戲稱為《紅浩克前傳》。
影片嚴格遵循傳統三幕劇結構:奪礦任務引出衝突、峰會刺殺推動轉折、決戰收尾解決問題。
這種流水線式敘事導致角色淪為工具人——山姆全程被動應對危機,缺乏主動成長弧光;
當觀眾發現最終決戰時長不足10分鐘時,難免產生“鋪墊兩小時,高潮五分鐘”的落差感。
山姆作為“普通人英雄”的定位,在本片遭遇嚴峻挑戰。
面對紅浩克這類超能反派,缺乏血清強化的他顯得力不從心。
導演試圖透過“信念戰勝力量”的說教化解矛盾,卻讓決戰淪為蒼白嘴炮——當山姆用幾句話讓暴走的羅斯恢復理智時,這種處理既削弱反派壓迫感,也消解了英雄浴血奮戰的意義。
《美隊4》的掙扎折射出漫威第四階段後的創作困境:在鋼鐵俠、黑寡婦等初代退場後,新英雄們尚未建立足夠的情感聯結。
山姆版美隊試圖傳遞“平凡人也能成為象徵”的理念,但在超英型別片的框架下,這種反套路的嘗試顯得格格不入。
所以,這更說明了,在目前科幻超英題材已經爛大街的今天,大家要看的是真正講好故事的電影,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