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有一部神劇完結,這部劇在全球都收視大爆。
不止收視率驚人,第一季豆瓣評分高達9.1分。
第二季雖然口碑下滑,最終評分穩在了8.3分,口碑不俗。
這部劇的概念相當高階,取材於現實,但又極富想象力。
這就是美劇---《人生切割術/生活割離術(港)》。
許多打工人是不是有這樣一個幻想?那就是如果工作和生活能完全分開就好了。
這樣就再也不用回覆不斷彈出的工作群訊息了。
這樣的設定在本劇真的變成了現實。
在本劇中,記憶像是裝上了開關,可以切換成上班與下班兩個部份,彼此永遠不會互相干擾,
你下班後,就再也不記得上班的事情。
而當你上班時,又會忘記工作中的事情。
這樣上班的機密就不會外洩,下班後的生活也跟上班無關。
這種切割術看似很棒,然而卻成了某種陰謀論,也讓人看到格外膽戰心驚。
在劇中,Tramell Tillman的角色好像總務一樣,有點類似催眠員工乖乖聽話的人物。
而Patricia Arquette則是負責整個記憶切割計劃的主管。
而這套切割計劃正是這家公司所需要的,他們爲了在公司向上爬,設計了這套系統。
那麼,這種看似對員工和企業都比較好的系統,會引發什麼可怕的後果?
因為這套切割術是基於企業的需要設計,但企業的需要則是不斷變化的。
那麼位於這套系統中的人,則會像一個提線木偶一般。
其行為和記憶完全由公司控制。
那這其實就是現代科技對人意識的掌控,甚至可以說是意識殖民。
當然這樣的劇情,反映的是現實。
當人們處於一種權力地位時,他們感到成功,他們的身份感與此相關。
還有一種天真,而劇中切割術的設計者們試圖在這些員工身上利用這種天真,這是一個非常安全的方法。
如果你滿足他們的渴望,他們就會按照你設計的一切去走。
《人生切割術》第1季結尾,稍微暗示了真相。
就是這一切都是當事人自願的,但也有人因為工作、犧牲了愛情。
一分為二的記憶讓人生破碎、四分五裂。
但該劇的粉絲則有各種理論。
有一派認為,這部劇就是一場上班族的惡夢,從頭到尾這些可憐的員工都在作夢、被老闆虐待。
但實際上,劇中的角色是順從的、在順從這家公司。
但在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一點非順從者的部分。
所以該劇在某種程度上是反烏托邦的。
整體而言,這部劇帶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寓言性。
工作和生活分開,是每個人的理想化狀態,但是當這套切割術又是由你所在的公司設計的。
那麼,你是不是會被更加嚴格的控制呢?
我想答案是顯而易見,因此這部劇雖然有烏托邦的成分。
但其實也是在反映現實,因為在當下的網際網路時代。
我們身處於各種各樣的系統中,而這些系統都由大公司的設計者設計。
那麼,我們的行為和意識或多或少會受到控制與影響。
而這部劇則是將這種影響具像化了。
這部劇是一部高概念的美劇,想象力和編劇功底令人震撼。
目前兩季都已經播放完畢,不妨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