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歲,事業無成,愛情無著,身材走形,錢包癟癟。
如果你以為這樣的人生該充滿焦慮,那你大概低估了某些人的心理素質。
今天要說的這部劇就是這麼一部"不合常理"的劇。
它講的不是奮鬥,不是逆襲,而是一個平凡甚至有點倒黴的傢伙,如何心安理得地活著。
問題是,這樣的劇,誰看呢?
事實證明:幾乎沒人看。
但它依然贏下艾美獎最佳編劇,爛番茄連刷兩季100%新鮮度。
這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就像一個年年考第一的學霸,班裏同學卻完全不知道他是誰。
無為大師
德夫,一個生活在紐約的印度裔小演員,接點廣告,演點跑龍套的角色,勉強餬口。
夢想?
沒什麼夢想。
最大的愛好是吃,尤其是意大利麪。
愛到什麼程度?
愛到跑去義大利,在一家麪食店做學徒。
這聽起來很勵志?
不不不,他純粹是玩票心態,一點都不覺得這是什麼"夢想啟航"的旅程。
這就是德夫:生活對他不溫不火,他也不急不躁,哪怕是個loser,也要當得心安理得。
他的好朋友阿諾,更是把"做個廢柴"當成一種天賦。
二百斤的胖子,性格卻像個六歲小孩。
一聽說朋友開的派對有蹦床,他就興奮得像只袋鼠,衝進去把小孩一個個彈飛。
他泡妞的方式更是……別具一格。
在約會APP上,他錄製影片,揮三下手,親兩口食物,然後對著鏡頭傻笑:
"嗨,小可愛"。
你以為這不可能成功?
但他偏偏樂在其中。
他只是比別人更擅長笑著面對倒黴人生罷了。
人生如過山車,總是剛要起飛就墜毀
比如德夫,在義大利邂逅了一個超投緣的女生,兩人簡直一拍即合。
他以為這會是一段新的感情,可就在分別的那一刻:
手機被偷了。
女生的電話,存在手機裡。
他找遍了整個街區,最後終於逮到賊……
結果,賊不承認,他沒有證據,只能眼睜睜看著希望破滅。
此時,街上所有路人都在低頭玩手機,螢幕光照亮他們的臉,只有他站在中間,一無所有。
這一幕,黑白色調,配上義大利經典電影《偷腳踏車的人》的BGM:
絕望又好笑,像是命運特意給他安排的一場惡作劇。
人生就像一場過山車,總是在你以為要起飛的時候,突然墜毀。
比慘?
比慘你還贏不了這些人!
如果你以為這部劇的主角已經夠慘,那請看看第二季第六集。
這一集,鏡頭投向了比德夫更邊緣的人——一個天生失聰的女生。
她沒有抱怨人生不公,反而活得理直氣壯。
比如,閨蜜買了一件和她一樣的外套,她立刻用手語抱怨:
"你怎麼回事?我們天天一起混,結果還要穿情侶裝"?
比如,在超市和老公聊得正開心,結果被另一個聾啞女士打斷:
"能不能停止討論你們的性生活?!我孩子就在旁邊"!
她義正辭嚴的表情,加上一個超誇張的手勢,讓人瞬間笑翻。
這不就是最可愛的小人物嗎?
他們或許缺這缺那,但絕不缺尊嚴和自信。
《無為大師》的"無為",不是無能,而是一種生活態度——不焦慮,不內耗,不強迫自己迎合社會期待。
有人覺得成功是年薪百萬,有人覺得成功是結婚生子,而德福覺得——
成功就是點一份好吃的意大利麪,然後認真享受它。
陳丹青曾形容那些活得自在的人:
"長著一張沒被欺負過的臉"。
這句話,送給德夫,再合適不過。
所以,這部劇才叫《無為大師》:
富貴不難,窮而不自賤,纔是真正的本事。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