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還有明天/明天還有夢(港)/我們還有明天(臺)》,想對所有女性說:覺醒不需要等到明天,就在當下!
這部電影簡直就是給所有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的人的一劑強心針!
豆瓣評分高達9.1分IMDb上27000多人評價給出了7.7的高分。
在義大利本土,這部處女作不僅打破了票房紀錄,還橫掃了大衛·多納泰利獎6項大獎,簡直就是爆炸性的存在!
一部社會劇情片,聚焦於戰後義大利社會中;女性地位、家庭暴力以及社會變革。
影片採用黑白攝影,這既是對那個時代的一種敬意;也進一步強調了故事的嚴肅氛圍。
影片背景設在1946年的羅馬,二戰剛結束,義大利百廢待興。德利亞就是千千萬萬個被父權社會壓得喘不過氣的普通女性之一。
她每天的生活就是做飯、洗衣、被打、被罵.哦偶爾還要滿足丈夫的"需求"。
德利亞的日常令人窒息。早上五點爬起來準備全家人的早餐,接下來洗衣、做飯、打掃一整天都在無休止的家務中度過。
最讓人心疼的是,她的丈夫伊萬諾動不動就對她拳腳相向,甚至當著孩子的麵。
而她的女兒馬爾切拉正在準備結婚,準備嫁給一個"體面"的男人。
看到女兒即將重複自己的命運,德利亞的內心開始動搖.
德利亞收到了一封神秘信件,而且這封信居然就這樣輕而易舉地改變了她的一生!
影迷們這封信的內容我就不劇透了,但它絕對是整部電影的轉折點,
導演輕鬆愉快地,用黑白影像,營造出了40年代的那種質感,而且一點都沒有給人沉悶的感覺。
其實他就像一位魔術師,透過這種方式,將觀眾帶入了那個特定的時代。
反而那些被壓抑的情緒、被忽視的暴力,在黑白影像下顯得更加刺目和震撼。
義大利女導演保拉·科特萊西,她不但自導自演,而且把德利亞那堅韌不拔的精神以及強烈的反抗,演繹得這般真實。
她眼中的倔強和無奈,配上那個時代女性的忍氣吞聲,看得我心都要碎了。
其中最為令人喘不過氣來的一幕,是德利亞在被伊萬諾毆打之後,靜靜地擦乾眼淚,而且又一次用心地打理好自己,隨後繼續為家人提供服務的場景。
在這段描述裡,“悄然”一詞替代了“默默”而“重新整理”則改成了“再次整理”,這讓整個畫面顯得更加鮮活,並且充滿感染力,似乎能夠讓人們真切地體會到德利亞的堅強品質。
這種無聲的控訴比任何咆哮都更有力量!
而電影結尾處德利亞做出選擇那一刻我才明白片名《還有明天》的真正含義——即使在最黑暗的日子裏,也要相信陽光終會到來。
這部電影的真實魅力在,其未刻意地去渲染情感,而是經由一個;普通女性的日常經歷,展現出了甦醒的力量。
這部電影以一種看似平常的方式,卻能深深打動人心,讓人感悟到那種暗暗滋生的力量。
在那個女性連投票權都沒有的年代,德利亞的選擇無疑是一種勇敢的反抗。
如果你曾看過《婚姻故事》,亦或是看過《愛與情感》,你便會察覺,《還有明天》儘管同樣在對家庭關係進行探討,不過它所呈現出來的那種力量以及那份溫度,和前兩者有著截然不同之處。
它不僅僅是對女性困境的控訴,更是對所有被壓迫者的一種鼓勵。
想了解戰後義大利社會現狀的歷史迷;對女性主義有興趣的觀眾;喜歡有深度又不失溫情的故事的影迷;以及所有相信"還有明天"的人。
看完這部電影,你會明白:有些反抗看似微小,卻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甚至改變歷史的走向。而這纔是《還有明天》真正想告訴我們的。
你準備好被這部黑白電影徹底征服了嗎?相信我它會讓你看完後久久不能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