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執導《這個殺手不太冷/終極追殺令(臺) / 殺手萊昂 / 殺手裏昂》《第五元素》的法國名導呂克·貝鬆,意外開啟了一場極簡主義創作實驗。
他用手機拍攝、僅12人團隊完成的小成本電影
——《瓊和約翰》。
在塵封五年後終於上線。
這部作品不僅是貝鬆從商業大片向獨立製作的轉身,更讓人窺見這位六旬導演未曾褪去的少年心氣。
影片核心是一段打破常規的“亡命浪漫”。
盧克·斯坦頓·艾迪飾演的約翰,是洛杉磯某公司裡被生活壓垮的社畜。
地鐵站與神秘女子瓊(瑪蒂爾達·普萊斯飾)的驚鴻一瞥,徹底顛覆了他的人生軌跡。
這個帶著彩色假髮、眼神熾烈的女孩。
不僅帶他逃離格子間,更策劃了一場驚險搶劫。
從流浪者聚集的街頭帳篷到沙漠汽車旅館。
從直升機追捕到懸崖跳傘。
兩人在72小時內展開瘋狂冒險。
特別令人動容的是跳傘橋段。
這個源自貝鬆與米拉·喬沃維奇30年前的對話場景,將成年人無法飛翔的遺憾化作銀幕上的自由翱翔。
而手持手機拍攝的晃動鏡頭,反而強化了這場逃亡的臨場感與生命力。
貝鬆回憶創作衝動說:“當時我就像困在籠子裡的狼。”
據說這是原本為國產手機品牌定製的20分鐘短片企劃,偶然間發展爲長片。
沒有龐大劇組與高額預算的束縛,導演重拾初出茅廬時的創作本能。
用四部手機多角度拍攝槍戰場景、三人擠在帳篷裡完成親密戲份、甚至讓演員手持裝置自拍特寫。
這種“遊擊式拍攝”讓貝鬆找回了1983年拍處女作《最後決戰》時的純粹快感。
主演瑪蒂爾達·普萊斯是貝鬆在音樂影片中發現的新人。
男主角盧克·斯坦頓·艾迪剛與德尼羅合作過《教父》衍生劇。
他們即興碰撞出的臺詞,為劇本增添了意想不到的鮮活質感。
影片中反覆出現的洛杉磯城市景觀,暗藏貝鬆對電影工業的批判。
那些玻璃幕牆的冰冷辦公樓,隱喻著“溫柔暴力”的職場壓迫。
而主角們闖入的富豪別墅與汽車旅館,則構成對階級固化的戲謔解構。
這種態度與他當年說服索尼投資《第五元素》的黃金時代形成鮮明對比。
外媒評價其“混合了《邦妮與克萊德》的瘋癲與《天使A》的奇幻”,預告片中霓虹色調與高速剪輯重現了《尼基塔》時期的風格印記。
對於看慣超級英雄大片的觀眾,這種真摯的小品電影或許正是院線缺失的“危險浪漫”。
《瓊和約翰》或許不夠完美,卻讓我們再次看見那個26歲拍《地鐵》的叛逆青年——四十載浮沉,他依然相信電影是自由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