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獨特的文化視角和藝術風格,以及細膩的情感表達,用冷峻的鏡頭拍出滾燙的人情,在狹小的城市空間裡,展開遼闊的生命敘事。
1、甜蜜蜜
1996年11月2日中國香港上映,豆瓣評分8.9分
電影故事發生在1986年,來自廣州的李翹和天津的黎小軍先後偷渡到香港謀生,兩個異鄉人在陌生的城市相遇,因共同喜歡鄧麗君的歌而漸生情愫。李翹精明現實,一心想賺錢成為真正的“香港人”,黎小軍則單純憨厚,只想安穩生活。兩人在孤獨中相互取暖,發展出一段曖昧關係,但李翹不願承認這段感情,她不甘心和一個同樣貧窮的外來者在一起。後來,李翹投資失敗,欠下高利貸,被迫去做按摩女郎,最終跟了混黑社會的豹哥。而黎小軍則按原計劃接來了內地的未婚妻小婷,並和她結婚。十年間,命運幾經輾轉,李翹和黎小軍各自經歷起落,卻又在紐約街頭因鄧麗君的歌聲再次重逢。
電影以鄧麗君的《甜蜜蜜》貫穿始終,講述了大時代下小人物的漂泊、愛情與遺憾,李翹和黎小軍的感情,始終被生存壓力和身份焦慮所牽制,最終留下一個開放卻溫暖的結局,這部電影不僅是愛情故事,更是一代人的集體記憶,道盡了漂泊者的心酸與溫情。
2、歲月神偷
2010年3月11日中國香港上映,豆瓣評分8.7分
電影故事發生在1960年代的香港深水埗,羅家四口在街角經營一家簡陋的鞋鋪,父親沉默寡言,日夜埋頭做鞋養家,母親則樂觀堅韌,總說“一步難,一步佳”,長子羅進一品學兼優,是全家人的希望,幼子羅進二卻頑皮搗蛋,愛偷各種小玩意兒。颱風來襲時,全家人用身體抵住搖搖欲墜的屋頂,勉強保住一家人的安居之所。進一與富家女孩芳菲的純真戀情因階級差異無疾而終,當進一突然患上血癌,讓這個本就拮据的家庭面臨更殘酷的考驗,母親徒勞地對著流星許願,並帶著大兒子四處求醫,最終仍未能留住16歲少年的生命。
電影透過弟弟進二的視角,回憶這段充滿淚與笑的歲月,他最終明白,哥哥和那些被偷走的時光一樣,都成了歲月帶不走的最珍貴記憶。在物質匱乏年代,普通人用愛對抗命運,弟弟透過失去學會了珍惜,也完成了精神成長,這部充滿老香港情懷的電影,用一雙皮鞋丈量了歲月的長度,用一家人的眼淚稱量了生命的重量。
3、秋天的童話
1987年7月16日中國香港上映,豆瓣評分8.5分
電影故事發生在1987年,23歲的香港女孩李琪為追隨男友,獨自來到紐約留學,不料男友早已移情別戀,失戀的李琪在異國他鄉陷入迷茫。此時,她遇見了在唐人街打工的遠房親戚船頭尺,船頭尺是個粗魯但熱心的老移民,滿口髒話卻心地善良,他收留了無家可歸的李琪,兩人在相處中漸生情愫。船頭尺會為李琪修好漏水的房子,帶她看海散心,李琪則教這個粗人餐桌禮儀,幫他改掉壞習慣。然而現實的鴻溝始終存在,李琪是大學生,終將回到上流社會,船頭尺只是個修車工,註定留在底層。當李琪獲得到去長島工作的機會時,船頭尺選擇默默退出。影片最後,兩人在海邊偶遇,相視一笑中藏著無盡遺憾。
電影講述了移民的孤獨與守望,兩個異鄉人在陌生國度相互取暖的故事,然而童話般美好的相遇,終究敵不過現實。電影沒有親吻的愛情片,用紐約的秋葉、布魯克林的海浪和唐人街的煙火氣,編織了一個關於錯過與成長的成人童話,周潤發與鐘楚紅的化學反應,讓這個簡單故事成為港產文藝片的永恆經典。
4、阿郎的故事/又見阿郎(臺)
1989年3月16日中國香港上映,豆瓣評分8.5分
電影講述曾經的摩托車賽冠軍阿郎雖然放蕩不羈,但富家女波波仍對其一往情深,然而阿郎卻在波波即將臨盆之際,與其他女人尋歡,導致波波憤然離去,之後阿郎參加非法賽車撞死了警察入獄,波波母親抱來了年幼波仔丟給阿郎撫養。十年後,阿郎成了工地司機,與波仔相依為命,父子倆雖然生活清貧,卻在街頭巷尾的嬉鬧中建立起深厚感情。直到某天,已成為企業高管的波波突然出現,想要帶走波仔去美國生活,爲了證明自己能給兒子更好的未來,阿郎決定重返賽場。在最後一場比賽中,他拼盡全力衝向終點,卻在勝利前一刻發生意外。鮮血染紅了頭盔,波仔哭喊著“爸爸不要死”的吶喊聲中,阿郎用生命完成了對兒子的愛與救贖。
電影講述了一個不完美的父親用生命彌補過錯,展現了底層小人物的掙扎與尊嚴,血濃於水的父子羈絆最終戰勝了物質條件,然而結局卻讓人淚崩。這部1989年的經典用最樸實的鏡頭,拍出了最催人淚下的父子情,周潤發將阿郎的痞氣與父愛完美融合,成就了香港電影史上最令人心碎的父親形象。
5、桃姐
2012年3月9日中國香港上映,豆瓣評分8.4分
電影講述在香港電影圈工作的Roger自幼由家傭桃姐照顧長大,60歲的桃姐中風後,主動提出要住進養老院,不願給Roger添麻煩。面對這位如親人般的老傭人,Roger開始頻繁探望,兩人的主僕關係逐漸轉變為母子般的溫情羈絆。養老院裏,桃姐見證著老人們各異的晚年境遇,有被子女遺忘的富婆,有終日等不到家人探望的孤獨長者。Roger帶桃姐參加電影首映禮,驕傲地向旁人介紹“這是我乾媽”,桃姐則堅持要為Roger準備最後一頓年夜飯,顫抖的手再也握不穩鍋鏟。當桃姐病情惡化,Roger默默守在病床前,就像兒時她照顧生病的自己一樣,影片最後,桃姐安詳離世,留下空蕩的老房子和Roger一生的思念。
電影透過主僕人之間超越血緣的守護與反哺的故事,講述現代社會中的養老之痛,人在暮年對體面的執著。電影用白開水般的平淡敘事,卻熬出了一碗最濃郁的人生五味湯,葉德嫻近乎紀錄片式的表演,讓每個鏡頭都飽含無聲的震撼力。
6、新不了情
1993年11月11日中國香港上映,豆瓣評分8.3分
電影講述懷才不遇的音樂人阿杰在街頭賣藝時,遇見了在廟街長大的樂觀女孩阿敏,阿敏雖出身貧寒卻天生一副好嗓子,身患骨癌卻始終笑對人生,兩個失意的人在潮溼擁擠的香港舊區相遇,一段帶著宿命感的愛情悄然滋長。阿杰被阿敏的活力感染重拾創作熱情,為她寫下《新不了情》這首註定成為經典的歌曲。阿敏則用市井智慧幫阿杰化解事業危機,甚至說服固執的母親接受這個落魄才子。當阿敏病情突然惡化,曾經不相信奇蹟的阿杰,開始每天去寺廟為她祈福。影片最後,阿敏在錄音棚聽完阿杰為她錄製的歌聲,帶著滿足的微笑永遠睡去,廟街的霓虹依舊閃爍,那首未完成的歌成了愛情最好的墓誌銘。
電影用市井煙火氣包裹著生死命題,袁詠儀靈氣十足的表演讓悲劇充滿暖意,當《新不了情》的旋律響起,那個哼著歌穿越廟街的短髮女孩,永遠定格在香港電影的記憶裡。電影展現出了歡樂面對死亡的生命態度,訴說了一個廟街草根與藝術精英的相互治癒的故事,他們用治癒的音樂將麻木的靈魂喚醒。